中学时代埋下的新闻种子
我想和高中时期就常常在报纸上见到姓名的这些记者一样,担负起报道事实真相、记录时代的职责。
责任编辑:蔡军剑
我高中时就读的湖北省襄阳市四中,南方周末要周五才能送到。每个周五晚上10点,下了晚自习的我都会到校门口的报刊亭,我掏出3块钱,老板已经拿出了当期的报纸摆在了我面前。
那时,韩寒还没开始拍电影,方舟子与韩寒的代笔论战打得火热;那时,莫言刚获得诺贝尔奖,谁也没预料到屠呦呦会成为下一个;那时,通过每年一度的中国梦致敬盛典,我记住了“中国梦”这个词,我也由此接触到江平、吴建民、刘道玉这样一些兼具国家情怀和公民意识的践行者。
南方周末的口号是“在这里,读懂中国”。在我的中学时代,这份报纸扮演着启蒙读物的角色,让我能够对复杂的世界有独立的判断,学会区分对与错,善与恶。那时,新闻理想已经开始在我心里萌芽。
长期读报的我发现,南周评论版有个“读者来信”栏目,有不少我的同龄人在上面发些短文,我也想试着写一写。一开始,我总是乐于去对一些宏观的制度进行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