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埋下的新闻种子

我想和高中时期就常常在报纸上见到姓名的这些记者一样,担负起报道事实真相、记录时代的职责。

责任编辑:蔡军剑

(视觉中国/图)

我高中时就读的湖北省襄阳市四中,南方周末要周五才能送到。每个周五晚上10点,下了晚自习的我都会到校门口的报刊亭,我掏出3块钱,老板已经拿出了当期的报纸摆在了我面前。

那时,韩寒还没开始拍电影,方舟子与韩寒的代笔论战打得火热;那时,莫言刚获得诺贝尔奖,谁也没预料到屠呦呦会成为下一个;那时,通过每年一度的中国梦致敬盛典,我记住了“中国梦”这个词,我也由此接触到江平、吴建民、刘道玉这样一些兼具国家情怀和公民意识的践行者。

南方周末的口号是“在这里,读懂中国”。在我的中学时代,这份报纸扮演着启蒙读物的角色,让我能够对复杂的世界有独立的判断,学会区分对与错,善与恶。那时,新闻理想已经开始在我心里萌芽。

长期读报的我发现,南周评论版有个“读者来信”栏目,有不少我的同龄人在上面发些短文,我也想试着写一写。一开始,我总是乐于去对一些宏观的制度进行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152****2462
回复

152****2462

2017-04-04

四中校友

回复

2016-09-27

襄阳四中报亭的南方周末,校友啊!青少年的世界观形成时确实该多看看报,现在的社会太浮躁,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少

张薇Vivian
回复

张薇Vivian

2016-09-24

曾经我也有一个新闻梦想,后来终究未能成为现实。希望你能坚持到底,做一个有情怀,有新闻理想的记者。

回复

2016-09-23

无意中打开客户端,团长好棒!!!

常任
回复

常任

2016-09-23

好样的!期待若干年后又一个名副其实的名记者横空出世!

liuned
回复

liuned

2016-09-23

清晰地记得自己看的第一份南周报道是国庆六十周年特刊《大国中崛起一个个大写的人》,从那一份报纸开始,我彻底陷入了对南周记者的崇拜,之后的整个高三,每周四下午都跟李伟杰踩单车去公园报亭买两份,然后第二天上课看完。

回复

2016-09-22

有思想 有激情 超越梦想 国之希望!

回复

2016-09-22

写的真好!默默问一句评论版在哪里啊?

回复

2016-09-22

襄阳四中

回复

2016-09-22

写的真好,作为记者应该要敢于发声,敢于批评,敢于揭露,加油加油

回复

2016-09-22

好棒!应该是记者团的吧?👍 (华科管院大三学弟飘过)

回复

2016-09-22

加油!我也即将成为一名新闻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