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谈与林毅夫二十年之争:“很多争论要若干年后才能见分晓”
事实上,林张二人的争论已经持续了20多年。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曾玉
林毅夫与张维迎有关产业政策的公开争论,最近成为经济学界和媒体的关注焦点,新华网为此专门制作了专题,甚至预测说“假如从现实影响力来说,那么,林毅夫正在赢,未来还会继续赢。”
事实上,林张二人的争论已经持续了20多年。中国经济改革从启动至今已36年,但对于一个基本问题——如何理解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林张之争,正是根源于此。而对于结果,唯有静待时间的检验。
这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争论,而是不同经济学范式的争论。南方周末2014年曾刊发对林毅夫的采访《“既要有效市场,又要有为政府”》,此次再刊出张维迎谈与林毅夫的20年之争,试图忠实记录这场影响深远的理论争论。两者孰是孰非,仍有待实践检验。
一场有关产业政策的公开争论,最近成为经济学界的关注焦点。
争论双方林毅夫与张维迎均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创始教授。林毅夫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即CCER)名誉院长、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张维迎1997年离开CCER,后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2014年底重回国发院。
这并不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争论,事实上他们已经争了二十多年。
21年前的1995年,林毅夫与张维迎围绕国企改革的方向展开了一场论战,张维迎认为国企沉疴是国有制的产权安排所致,唯一出路是变国有为非国有;林毅夫则批评了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改变其产权的观点,主张剥离国企的战略性和社会性政策负担,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时间并未为那场争论画上句号。在2014年7月复旦大学举办的“杨小凯逝世十周年追思会”上,以及11月14日北京大学国发院举办的《中国的奇迹》(林毅夫为第一作者)出版20周年研讨会上,林张二人又围绕着国企改革、产业政策、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等问题展开激辩。
“没有办法,与毅夫观点的分歧20年,始终如一。”张维迎在《中国的奇迹》研讨会上感叹。事后,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再过20年,可能依然是这样。”
中国经济改革从启动至今已38年。杨小凯、张维迎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取得的经济增长源于市场对计划经济的替代,政府应该进一步退出市场、废除管制,转型为仅保护法治、自由和产权的“小政府”。林毅夫则认为,中国的成功在于抓住了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机遇,政府在其中“95%的做法是正确的”,因此讨论的重点不应该是政府要不要干预,而是哪一种政府干预能够真正促进经济发展。
现实中,两种不同视角对应的政策建议截然不同,其分野集中体现于国企应该如何改革,政府应不应该干预市场,产业政策应该取消还是坚持。
“杨小凯逝世十周年追思会”后,林毅夫发表了一篇一万二千多字的长文“我与杨小凯、张维迎到底在争什么”,文中详细回顾了他与杨、张的争论,批评张维迎的某些辩驳“显然是牛口不对马嘴的”,并给出了印证他当年观点的现实证据。意思是,争论的结果已见分晓。
张维迎并未撰文回应林的长文。“理念不一致,争不出什么结果。”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重要的是未来的人们会接受哪一种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留学期间林毅夫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的学生,舒尔茨的研究领域是农业经济和人力资本。张维迎早年在英国师从研究企业理论和博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