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缓慢的卷轴,是松弛的呼吸林怀民谈《水月》
创作于1998年的《水月》是林怀民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当代舞蹈的里程碑”,《国际芭蕾杂志》这样评价云门舞集的《水月》:“巴赫的奏鸣曲和林怀民的太极彼此融合,仿佛百年来就等待这场相逢。”
责任编辑:李宏宇 朱晓佳 实习生 李舒凝
极简的舞台,只有镜子、明月、流水和巴赫。在水中舞蹈的白衣舞者,映照在镜中和水面上,他们互相缠绕的身影在弯曲重叠的空间里莫分彼此,最后,舞者卧倒在水中,舞蹈停止了,音乐也停止了,空气中只剩下潺潺的流水声和听不见的呼吸。
“巴赫的奏鸣曲和林怀民的太极彼此融合,仿佛百年来就等待这场相逢。”《国际芭蕾杂志》如此评价云门舞集的《水月》。
创作于1998年的《水月》是林怀民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当代舞蹈的里程碑”,《水月》已经在世界各地演出164场,也曾多次在大陆巡演,南方周末记者先后看过四次《水月》,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水月》的演后谈上,林怀民分享《水月》的创作经历,风趣生动,就像在讲述一出刚刚创作完成的新作品。
“《水月》是联想+联想+联想的产物。”林怀民如是说。最初是为了拓展舞者的身体,用导引训练,才排了这部作品,渐渐用到了巴赫的大提琴,有了镜子,有了水,有了空灵的舞台。《水月》中的水和镜子来自林怀民的忽发奇想,这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给舞美的实现带来了挑战,也激发了更多的创造力,实现了无比美丽的舞台呈现。云门的另一部佳作《流浪者之歌》在舞台上用到的稻米足足有三吨半,《水月》舞台上的水有三吨之多,这些经过精心测量水温的水流到舞台上的时候,温度恰好和舞者的体温相吻合。
“我在编舞的时候,是莫名其妙的,是一路在发现说,要有这个水,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