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四年,海外并购终破局 海水淡化,风再起

之前在环保领域中受关注度并不高的海水淡化行业,为何突然火了?这些收购的目的何在?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赵雅 李蕊 黄子珈

海水淡化行业,以前是围观者多,破局者少。如今这一困局将会被新一轮并购潮打破。(东方IC/图)

如果国内海水淡化项目成本下降至4元以下,并配合一些当地政府的税收优惠或者电费减免,一大批海滨城市的收益临界点将被突破,届时海水淡化将正式告别发展的慢车道。

2016年7月以来,一连串国内企业主导的并购案打破了海水淡化行业的平静。

先是巴安水务宣布将收购瑞士水务股权,以获得源自国际巨头IDE公司的海水淡化核心技术。而后,天壕环境全资收购了拥有5个海水淡化项目,以及十多项脱盐技术的赛诺水务。8月初,巴安水务宣布将再次出手,以96.7万欧元收购德国上市公司ItN的64%股权,ItN的核心产品陶瓷平板膜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反渗透工艺的前端处理。最后,也是最令人瞩目的,外媒曝出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中交股份(即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参与全球海水淡化巨头IDE Technologies的竞价收购,收购金额可能高达43亿元人民币。

之前在环保领域中受关注度并不高的海水淡化行业,为何突然火了?这些收购的目的何在?

尴尬的“风口猪”

海水淡化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