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茶座】走出信息的桃花源
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许多政府官员在初读条例后,大多难掩吃惊之情,感叹“简直就是一场革命”。
责任编辑:陈敏 史哲 蔡军剑
陶渊明浪漫而天真,颇能蛊惑人心。《桃花源记》寥寥数百字,美则美矣,据说寄托了陶老师的政治理想,但我觉得他有点病态,是“信息恐惧症”患者,描绘的是一个经典的信息孤岛。“鸡犬之声”也有,但只在内部号声嘹亮,岛外就听不到。重点是,因为信息匮乏,桃花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生活尽管“怡然自乐”,但“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用陶老师精炼的修辞和飘逸超脱的行文,可以这样理解:生活在信息孤岛的桃花源人,听说外界翻天覆地改朝换代,为自己的无知而痛惜,也为躲过战乱而庆幸。但毕竟被信息匮乏折磨得麻木了,后知后觉,除了整齐划一有节制地叹惋,还真干不了什么。
咱们有“上智下愚”的祖制。智者,知也;愚者,可解为低估、欺瞒、愚弄的意思。说白了,无非是一个信息管理、操控的问题,与透明度和知情权有关。现在,旧制度被颠覆,社会主义民主了。民为上,就应该知。为此,信息公开,先让民众知情权得以体现,进而落实参与权和监督权,乃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必有之路。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正是体现民权、让政府的行为大白于天下的有力措施。当然,尽快升级为法律,就更好了。
有报道称,许多政府官员在初读条例后,大多难掩吃惊之情,感叹“简直就是一场革命”,“将彻底颠覆以往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反应让人欣慰,很能说明条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标志着陈旧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的日子快到头了。
但也不能高兴得太早。凡是文本,就有变成一纸空文的危险,条例也不例外。前几年“非典”期间,某些部门就公然违背自己制定的信息公开准则,欺下瞒上,初衷是保平安保政绩保官位,结果却是将一己之私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祸及全社会,搞得威信扫地,到头来稳定、政绩、官位没一样保住。
正如有识之士警告的,条例“是对政府权力的约束,但在世界范围内,没有那一个政府愿意主动收到这种约束。”也就是说,没有与条例配套的措施,参与权与监督权不能落实,知情权就有沦为花瓶的可能。广大民众即便知情,也无非如同桃花源人,耳闻了汉、魏、晋的故事,但手足无措,唯有叹惋而已。
因此,在为条例喝彩的同时,不能以为有了条例就万事大吉。而是应该保持清醒,须知走出信息的桃花源,任重而道远。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