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试点一年考 海绵城市:时间紧,任务重

2015年4月,国家颁布了首批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入夏,16个试点城市有10个出现了内涝。住建部调研显示,项目完工率较高,但存在着小、散、碎片化现象。而百亿投资之后,海绵城市项目面临难以维护的窘境。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王倩 赵雅 李蕊 黄子珈

2015年底,首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四川省遂宁市,工人师傅正在建设“地下蜂窝储水模块系统”。(视觉中国/图)

2015年4月,国家颁布了首批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入夏,16个试点城市有10个出现了内涝。住建部调研显示,项目完工率较高,但存在着小、散、碎片化现象。而百亿投资之后,海绵城市项目面临难以维护的窘境。

“武汉洪涝后,好多人在否定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7月10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感叹。不久前,他就接受媒体采访,试图为这一新兴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正名。

2015年以来,30座城市分两批,成为海绵城市国家级试点。然而,原本寄望能增强城市抵御暴雨等灾害的工程建设,在2016年入夏却遭遇了尴尬。根据新闻报道,首批16个城市试点里,包括武汉、镇江、嘉兴等在内,有10个出现了内涝。

面对尴尬,不少城市选择了沉默。“缓一缓,现在我们还不方便接受采访。”江苏省镇江市建设局婉拒了南方周末的约访。而实际上,镇江被不少专家视为目前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

动辄数百亿投资的海绵城市,正遭受强降雨的考验。南方周末梳理了第一批试点建设状况,以窥海绵城市的中国现实。

三年任务,时间太紧

“项目负责人都在工地忙碌,很少见到他们回来。”作为首批试点中唯一入选的县级市,河北省迁安市住建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这是这一批先行者的目前常态。2015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镇江、迁安、厦门、武汉等16个城市成为首批海绵城市试点。时间很紧:3年期限,需在试点区域完成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目标。由此,首批试点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如今已一年有余。

“所有试点城市都感觉,时间太紧。”据与会专家称,2016年3月在深圳召开的一次海绵城市国际研讨会上,镇江、西咸新区等第一批试点城市一致反映时间问题。

据不少受访专家称,现阶段,国内的规划设计院所普遍存在技术、经验、数据不足,首批试点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耗时很长。但迫于项目的时限,常常出现项目方案粗糙、生搬硬套,导致工程达不到预期效果。

2016年初,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王幸大对首批试点的部分项目进行图审。

“设计太过简单了。”王幸大在图审后当场指出。他对两处试点城市的方案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