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创投三年考 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多元参与
广州公益创投步入第三个年头。
责任编辑:吕宗恕
广州公益创投步入第三个年头。
与起步于2007年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不同,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公益“创业投资”,以项目遴选的方式,为初创期的公益组织提供“种子资金”。
这意味着,除社工机构以外的其他民间公益组织,也有机会得到官方资金支持,且拥有更多项目自主性。过去三年,广州发出近5000万“红包”,吸引了近千个公益项目申报。
中国的社会创业尚在起步阶段。公益创投对社会组织的帮助有多大?如何考量投资回报?理想的社会创业模型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试图通过广州样本来展开观察。
创新:没想好名字,创投的钱就来了
“就像瞌睡碰到了枕头”,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法泽”)理事长吴治平这样形容公益创投资金对公益项目的帮助。
吴治平是农村妇女问题作家,2013年,她在广州注册了“法泽”,第一笔业务来自广州市社工委——为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组织建设做调查。
吴治平在调查中发现,每年每条街道200万元社区服务中针对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的还不到19%,而城中村异地务工人员人数已经超过本地人口数。
她萌生了在城中村做外来工融入社区服务的想法。
正在找钱的吴治平,与广州公益创投不期而遇。这是公益创投首次落地广州,每个项目最高可以拿到30万的资助,周期一年。
有了调研的基础,吴治平很快写好了项目书。项目以外来工需求为出发点,以“外来工参与服务外来工”的创新点受到了评审们的青睐。最终,该项目获得了30万的顶格资助,还入选了广州市公益创投十佳品牌。
同样幸运的,还有广州市越秀区志盟社会服务中心总干事邓跃晖。在第一届公益创投大会上,他所申报的消防体验项目连项目名字都来不及确定就递交了。尽管没有发展规划,也缺乏实施预算,由于创新,项目还是入了围。在专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