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有答】这个学生该怎样教?

现在,我真很困惑,这样的学生该怎样去教呢?!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罗润浩

编者按

这两天,非常开心地读到杭州周嘉斐、苏州朱旭阳、诸暨许轲等多位初二学生的来信。其中以多些同龄人声音,版面要增强互动的建议居多。

嗯嗯,不只是编读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也要增强互动,让知识、经验与见解流动起来。

我们常见的问答讨论,往往是“孩子(学生)提问题,大师(老师)来回答”。可是,连唐朝的韩愈老师都说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或许,我们也可以来一回“老师提问题,学生来回答”?

本期圆桌讨论,就请您看看一位老师的问题,还有一位初中毕业生的回答。哦,还要说一句:现实中的考试,通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

好了,问题就在这了,就等您的回答。

不管您是学生还是老师,自由谈欢迎您来自由谈!

我今年任教四年级,班中有这么一个学生,平时常出惊人之语。在品德课上,问学生的理想是什么,他回答:“我要做杀人犯。”品德期末考试卷上有这么一道题目:“如果你的邻居晚上放音乐,声音非常响,影响了你的学习,你该怎么做?”他答:“我会杀了他。”再如,语文练习卷上用“为了……忘了……忘了……”造句,他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回复

2017-03-10

作者作为一位刚初中毕业的学生 能有如此细致的观点让我不仅惊叹 自古英雄出少年 作者关于那位“问题少年”的性格形成的分析、相应的对策都非常好十分 关于品德课的观点 因为涉及到理念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这样一个发课题 我持保留意见 我个人认为 品德课要有 而且应给更加丰富的存在 另一位网友认为老师应该多看到“问题少年”的优点 我觉得这个出发点也很好 但是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应该秉着有病就得吃药的态度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我也赞同 但有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要成为伯乐是很难的 应该现实中我们也不该以此来苛责每一位老师 每一个职业都有每一个职业的职业道德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个尺度 这也是“标签”的积极意义 实际上我们正在讨论的是教育这样一个大课题 每个人都有一个答案 都有一个他认为的学校教育的样子 都有一个他认为合格的教师的样子 并且在很多方面我们能形成共识 比如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老师应该具备一些爱心奉献责任心等 具体到自己孩子的教育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会马虎 能积极理性地处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善哉 套用并延伸作者的一句话 社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则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回复

2017-03-08

对于语文考试,强烈建议删掉阅读理解题,本来每个人对于阅读理解的想法不一样,所谓的大师非得弄出一个标准答案,这是不人性的,当然教育的悲哀不止于此

回复

2017-03-06

社会需要监督学校,因为有监督,才有进步。也正因为有监督,所以教师才能够时刻警醒自己恪守职责。但是,现在的很多老师已经是投鼠忌器了,因噎废食了。法律讲重程序,轻实体。其实社会也应该重程序,轻实体。不要简单看老师怎么骂了学生,打了学生一下。而应该去判断为什么骂了学生,这骂对学生产生的实际后果是什么?应该去判断为什么打了学生,打的重不重,是否对学生产生了不可逆的恶性后果。我们学校出现过一个笑话:一个小姑娘上课带了平板电脑,在课堂上玩。老师提出替她保管,课下再给她。小姑娘不给,还故意捣乱课堂,结果矛盾爆发。后来家长来闹,说玩个平板,上纲上线,不至于。老师被给予警告处分。从此,班级成了“菜市场”。生机勃勃,祖国的花朵“疯一般的生长”。

2016-07-22

看了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我这做母亲的也想说说。我们都是从学生过来的,这样的学生存在于每个学校当中,生生不息。年过半百,同学聚会,类似这样另类的学生,没有一个犯罪,都如我们过上了普通的家庭生活。到还有一个敢作敢为,思维敏捷的所谓捣蛋鬼,现在实体企业越做越大,在为社会做贡献。谁能想到当初这么一个调皮捣蛋的不学习的男孩,现在却成为侃侃而谈,知书达理,孝敬父母的成功人士。我想作为教师,要看学生的优点。因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所谓“色狼”是学生自己用成人的观点来给自己贴标签。他这么说,他就是“色狼”吗?肯定不是,只是一时的痛快而已!他敢说看比基尼,说明他性格直爽,敢说敢当。比我等儿时胆小怕事,偷偷摸摸不敢担当的所谓无问题学生要好很多。作为老师应该看到学生性格直爽的一面,多发现好的积极的一面,善意地加以引导鼓励,想必学生会感受到的。而不是学生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老师就认为是问题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的问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认为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想好的,都有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想法,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或者不知道如何做,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发现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学校,老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我希望学校教育是伯乐教育,老师就是伯乐,让每个问题学生快乐成长,我想这事教育的真谛吧!

回复

2017-03-06

你说的这些,我在刚毕业那几年是努力践行的。后来为什么坚持不下去了?你知道吗?

2016-07-22

看了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我这做母亲的也想说说。我们都是从学生过来的,这样的学生存在于每个学校当中,生生不息。年过半百,同学聚会,类似这样另类的学生,没有一个犯罪,都如我们过上了普通的家庭生活。到还有一个敢作敢为,思维敏捷的所谓捣蛋鬼,现在实体企业越做越大,在为社会做贡献。谁能想到当初这么一个调皮捣蛋的不学习的男孩,现在却成为侃侃而谈,知书达理,孝敬父母的成功人士。我想作为教师,要看学生的优点。因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所谓“色狼”是学生自己用成人的观点来给自己贴标签。他这么说,他就是“色狼”吗?肯定不是,只是一时的痛快而已!他敢说看比基尼,说明他性格直爽,敢说敢当。比我等儿时胆小怕事,偷偷摸摸不敢担当的所谓无问题学生要好很多。作为老师应该看到学生性格直爽的一面,多发现好的积极的一面,善意地加以引导鼓励,想必学生会感受到的。而不是学生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老师就认为是问题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的问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认为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想好的,都有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想法,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或者不知道如何做,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发现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学校,老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我希望学校教育是伯乐教育,老师就是伯乐,让每个问题学生快乐成长,我想这事教育的真谛吧!

回复

2017-03-06

“不是说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和他相处的问题,”这句很有道理。

2016-12-11

中国的小学有一门课就叫——思想品德,当时我读小学时可不知道这门课程是干什么的,现在想想挺搞笑的,原来思想品德是可以通过课本由老师来教的,现在我已经在社会这所最好也是最坏的“大学”呆了近十年了,我认为自己的思想品德可不是当初在课本中学来的而是被社会和家庭等逼成这样的,上面那个四年级小孩之所以说出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并做出冷漠的事情,根本原因并不是学校的教育造成的,而是家庭关系和现在乱象丛生的网络文化造成的。 思想品德课,美国中小学没有这类专门的课程。在美国大学设置的课程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思想政治课或者德育课的名称,但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大学都会在相应的课程中融入类似的教育内容。因为,在中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对道德思想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太早的思想道德教育会起到一时的浅层洗脑作用,但随着学生社会活动的增加,对灰色与黑色区域的接触,思想道德的观念和社会现实的矛盾会让许多学生产生思想裂痕,这裂痕随着个体加入社会会越来越大,而且很难愈合。 我的建议是将这门课程从中小课程中剔除,因为就实际效果来看,它只会弱智化学生,而在大学中可以将这课程以一种可以探讨的方式融入到一些相关的课程中。到了今日,那中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可糊弄不了日益成熟的孩子,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他们都已经远远高于我辈在那个年纪时。 就上面那个孩子的情况来看,不是说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和他相处的问题,这孩子明显的是从思想到行为都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的情况很危险,因为他将教育当作游戏,对长辈也是冷漠,对同学是落井下石头。有的读者认为,对这学生的担忧是杞人忧天,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能说出那样的话并做出那样的事情,说明他并非一时的情绪而是他真就这样想并会照着他想的做,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肯定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情。(待续)

回复

2017-03-06

我本人是做教育的。遇见这样的孩子,其实家长大多也是无力的。我不太了解初中,因为我是在高中教学。遇见的“坏孩子”,大多时候,家长要么不配合,要么是特别配合,但不管是哪一类,孩子的病根已经落下,很难改了。家长大多时候表示自己也很无奈。

2017-02-15

我只想知道开除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吗?这样的孩子留在班里只能作为坏孩子的样本,他自己也会觉得因此而不同,反而顺了这孩子的想法,老师能做的太有限了,还是需要家长认清事情的严重性。一方面,老师在教育方法方式上不断改进,总结经验,针对性的跟学生沟通;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全部问题归给学校和老师,还有什么教材。最大的思想品德老师还是家人。

回复

2017-03-06

因为育人的问题,我现在纠结改行的事儿。工作中类似的孩子很多,这样的学生真的让人头疼,他们不是成年人,现在在社会是打不得、骂不得,要“哄着来”,前些年,还有赏识教育,理论是好的,但是操作是另一回事儿。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如果教育不成,到社会上出了问题,你们拿法律说事儿。但是违反我们的学校纪律、班级纪律,该不该给予惩罚?说实话,我家有一块儿戒尺,家规就是错了挨手板,没得商量。

akzhff
回复

akzhff

2017-02-20

这个小学生很特别,其实是胆小的为了掩饰自己的胆小和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语出惊人行为惊人。

回复

2017-02-15

我只想知道开除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吗?这样的孩子留在班里只能作为坏孩子的样本,他自己也会觉得因此而不同,反而顺了这孩子的想法,老师能做的太有限了,还是需要家长认清事情的严重性。一方面,老师在教育方法方式上不断改进,总结经验,针对性的跟学生沟通;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全部问题归给学校和老师,还有什么教材。最大的思想品德老师还是家人。

kakpu
回复

kakpu

2016-12-23

你对你曾经捣蛋的学生评价太片面了,你觉得你的同学有钱了,就算是成功了,那我问你,你的同学搞实业,偷没偷过税,是否克扣过工人的工资,是否与某些领导扯不清,而在道德里,这才是我们谈论的问题。

2016-07-22

看了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我这做母亲的也想说说。我们都是从学生过来的,这样的学生存在于每个学校当中,生生不息。年过半百,同学聚会,类似这样另类的学生,没有一个犯罪,都如我们过上了普通的家庭生活。到还有一个敢作敢为,思维敏捷的所谓捣蛋鬼,现在实体企业越做越大,在为社会做贡献。谁能想到当初这么一个调皮捣蛋的不学习的男孩,现在却成为侃侃而谈,知书达理,孝敬父母的成功人士。我想作为教师,要看学生的优点。因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所谓“色狼”是学生自己用成人的观点来给自己贴标签。他这么说,他就是“色狼”吗?肯定不是,只是一时的痛快而已!他敢说看比基尼,说明他性格直爽,敢说敢当。比我等儿时胆小怕事,偷偷摸摸不敢担当的所谓无问题学生要好很多。作为老师应该看到学生性格直爽的一面,多发现好的积极的一面,善意地加以引导鼓励,想必学生会感受到的。而不是学生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老师就认为是问题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的问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认为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想好的,都有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想法,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或者不知道如何做,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发现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学校,老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我希望学校教育是伯乐教育,老师就是伯乐,让每个问题学生快乐成长,我想这事教育的真谛吧!

回复

2016-12-11

他的心理已经不可能很好的接受学校类似洗脑那一套教育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接受了那种粗俗且真实的文化,并在网络的虚拟中接受了暴力和色情教育,这就是为什么他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如此超出主流,而对家人是如此冷漠,对情欲是如此早熟,对暴力是如此憧憬。对这样的孩子,单凭老师在学校的那点隔靴搔痒的教育已经完全hold不住了,只有靠改善他的家庭教育环境,让他远离网络上的暴力和色情文化,加以时日会有所改善,但就目前来看,要实现这些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不看好这位学生,我认为日后他会成为一个问题少年,而且以后更难教育。

2016-12-11

中国的小学有一门课就叫——思想品德,当时我读小学时可不知道这门课程是干什么的,现在想想挺搞笑的,原来思想品德是可以通过课本由老师来教的,现在我已经在社会这所最好也是最坏的“大学”呆了近十年了,我认为自己的思想品德可不是当初在课本中学来的而是被社会和家庭等逼成这样的,上面那个四年级小孩之所以说出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并做出冷漠的事情,根本原因并不是学校的教育造成的,而是家庭关系和现在乱象丛生的网络文化造成的。 思想品德课,美国中小学没有这类专门的课程。在美国大学设置的课程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思想政治课或者德育课的名称,但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大学都会在相应的课程中融入类似的教育内容。因为,在中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对道德思想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太早的思想道德教育会起到一时的浅层洗脑作用,但随着学生社会活动的增加,对灰色与黑色区域的接触,思想道德的观念和社会现实的矛盾会让许多学生产生思想裂痕,这裂痕随着个体加入社会会越来越大,而且很难愈合。 我的建议是将这门课程从中小课程中剔除,因为就实际效果来看,它只会弱智化学生,而在大学中可以将这课程以一种可以探讨的方式融入到一些相关的课程中。到了今日,那中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可糊弄不了日益成熟的孩子,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他们都已经远远高于我辈在那个年纪时。 就上面那个孩子的情况来看,不是说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和他相处的问题,这孩子明显的是从思想到行为都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的情况很危险,因为他将教育当作游戏,对长辈也是冷漠,对同学是落井下石头。有的读者认为,对这学生的担忧是杞人忧天,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能说出那样的话并做出那样的事情,说明他并非一时的情绪而是他真就这样想并会照着他想的做,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肯定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情。(待续)

回复

2016-12-11

中国的小学有一门课就叫——思想品德,当时我读小学时可不知道这门课程是干什么的,现在想想挺搞笑的,原来思想品德是可以通过课本由老师来教的,现在我已经在社会这所最好也是最坏的“大学”呆了近十年了,我认为自己的思想品德可不是当初在课本中学来的而是被社会和家庭等逼成这样的,上面那个四年级小孩之所以说出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并做出冷漠的事情,根本原因并不是学校的教育造成的,而是家庭关系和现在乱象丛生的网络文化造成的。 思想品德课,美国中小学没有这类专门的课程。在美国大学设置的课程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思想政治课或者德育课的名称,但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大学都会在相应的课程中融入类似的教育内容。因为,在中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对道德思想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太早的思想道德教育会起到一时的浅层洗脑作用,但随着学生社会活动的增加,对灰色与黑色区域的接触,思想道德的观念和社会现实的矛盾会让许多学生产生思想裂痕,这裂痕随着个体加入社会会越来越大,而且很难愈合。 我的建议是将这门课程从中小课程中剔除,因为就实际效果来看,它只会弱智化学生,而在大学中可以将这课程以一种可以探讨的方式融入到一些相关的课程中。到了今日,那中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可糊弄不了日益成熟的孩子,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他们都已经远远高于我辈在那个年纪时。 就上面那个孩子的情况来看,不是说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和他相处的问题,这孩子明显的是从思想到行为都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的情况很危险,因为他将教育当作游戏,对长辈也是冷漠,对同学是落井下石头。有的读者认为,对这学生的担忧是杞人忧天,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能说出那样的话并做出那样的事情,说明他并非一时的情绪而是他真就这样想并会照着他想的做,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肯定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情。(待续)

回复

2016-09-28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本身家长就应该做到言传身教,时刻关注孩子,陪陪孩子,跟孩子一起学习,如果孩子犯错,应该跟他讲,让他意识到这样是不对,孩子还小,很多性格都在慢慢形成,此时,家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回复

2016-09-05

这样的学生的确令人头疼,本性不坏,却被外界环境“污染”了,此外,孩子和他的家人还不清楚问题的严重性,放任自由的结果就是将来“悔不当初”。建议用真实的例子告诫家长其中厉害,并且让孩子明白,这不是“特别”,这是缺乏教养。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让他明白其他“做的对的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摆正正确的价值观,方能治本。

回复

2016-09-04

我记得我们小学很多很嚣张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就变好了。是因为他们知道比他们强大的多了去了,也是知道天高地厚了。

回复

2016-07-22

看了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我这做母亲的也想说说。我们都是从学生过来的,这样的学生存在于每个学校当中,生生不息。年过半百,同学聚会,类似这样另类的学生,没有一个犯罪,都如我们过上了普通的家庭生活。到还有一个敢作敢为,思维敏捷的所谓捣蛋鬼,现在实体企业越做越大,在为社会做贡献。谁能想到当初这么一个调皮捣蛋的不学习的男孩,现在却成为侃侃而谈,知书达理,孝敬父母的成功人士。我想作为教师,要看学生的优点。因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所谓“色狼”是学生自己用成人的观点来给自己贴标签。他这么说,他就是“色狼”吗?肯定不是,只是一时的痛快而已!他敢说看比基尼,说明他性格直爽,敢说敢当。比我等儿时胆小怕事,偷偷摸摸不敢担当的所谓无问题学生要好很多。作为老师应该看到学生性格直爽的一面,多发现好的积极的一面,善意地加以引导鼓励,想必学生会感受到的。而不是学生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老师就认为是问题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的问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认为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想好的,都有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想法,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或者不知道如何做,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发现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学校,老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我希望学校教育是伯乐教育,老师就是伯乐,让每个问题学生快乐成长,我想这事教育的真谛吧!

回复

2016-07-22

1、现实是复杂的 2、现实比我们感知和认为的要复杂 3、现在的现实比过去更复杂,因为现在的现实是在复杂的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化而来 4、事实是过去并不好 5、在没有触及根本的情况下,现在不可能比过去有根本的更好 6、中国文化的不足之处在过去就有,一直有,鸦片战争后凸显了而已 7、鸦片战争后有自省,但并不根本(这点比较难实证,但可以论证) 8、没有根本自省,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随便举几个例子: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吸烟,不尊重女性,说话大声气,不排队,暴力教育孩子等等,如果你认为这些都不是事,只能说你仍在没有自省范围内,说明不了任何其它什么(此点也许有争论,但仍然成立) 9、其实第8点举的例子都可以认为是小事,真正难的是系统性非缺陷:认知的主观性;看问题的绝对性;自我与集体的矛盾性等 10、由第9点会衍生很多很多问题。比如:无诚信,唯官,唯上,有钱解决一切论,偏激化,暴力化,粗俗化等等 11、当然,正因为没有根本自省,现行系统不会认为以上是什么问题,一切都会被系统认为在正常范围内,系统会继续骄傲地维持自身的运行,直到某种外在力迫使其崩溃,就像鸦片战争那个节点发生的事 12、如果有自省,理论上,系统自我更新,应该可以可持续性运转存在。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07-21

这位同学未免太高估了小学生,小学生对世间的道理和规则是不懂装懂,成年人很多是懂装不懂,幼稚和成熟天壤之别,当然真正懂的人是不会装不懂的,这叫理智。懂的未必成熟,成熟的未必理智。教育不懂装懂的人只能靠理智的人,成熟而并不理智的人只能做坏榜样,让装懂的孩子迷惘、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