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乱象全国调研 三年食药改革,为何徘徊岔路
食药改革进入第三年,有些地方却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面对多地“三合一”的改革模式,食药官员抱怨:“地方政府没有理解改革初衷”。但地方政府却自诉苦衷。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王倩 赵雅
食药改革进入第三年,有些地方却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面对多地“三合一”的改革模式,食药官员抱怨:“地方政府没有理解改革初衷”。但地方政府却自诉苦衷。改革本为树立食药管理的“统一权威”,但现在,何为“统一权威”却各执一词。
食药体制改革历时三年多,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药总局局长毕井泉,最近却频频提起改革“初心”。
“不忘初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记政治责任,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努力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把好关。”2016年7月6日,国家食药总局官网刊出毕井泉的最新讲话,内容引发外部关注。
6月27日、28日,和7月4日、5日,毕井泉两次带队赴河北调研,这正是他调研后的感慨。
早前的6月21日,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毕井泉已罕见地对当下一些地方实行的“三合一”改革公开表达了不同意见,“改革并不是把几个部门的人‘归大堆’。”
基层食药监管体制正重新进入大规模的调研。7月初,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中央编办等9个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已分赴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构设立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这场本届机构改革最大,也是最高层面的调研,或与此前全国人大的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有关。
2016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带队分赴10个省(市)。他同时委托其他21个省份人大常委会,检查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
结果令人遗憾——“有些地方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6月30日,张德江指出。2015年以来,部分市县将新组建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合并为“多合一”的市场监管局,出现了上级多头部署,下级疲于应付,存在不协调等情况。同时,监管机构名称标识不统一、执法依据不统一、执法程序不统一、法律文书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法律实施的效果。
张德江共提出了九项问题,除了食品行业问题,直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薄弱、部门之间配合有待统筹协调等机制问题。
对此,7月2日,毕井泉在回复全国人大常委会咨询时承认,正在推进的食药改革,地方落实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由于缺乏机构编制,很多地方就考虑“三合一”“四合一”。导致现在食药监管能力与实际需要还有差距。
“三合一虽然壮大了队伍,但削弱了食品药品专业监管力量。”毕井泉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上说,“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高发频发阶段,不具备将食品药品监管和市场监管进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的条件”。
他承诺,食安办的9个调研组预计7月上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