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胆小鬼测评书单

不同国家、地域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差异决定了恐怖小说的内容,它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某个特定人群的真实面貌,隐藏在中日美恐怖小说背后的到底是什么?

《咒怨》(电影截图)

“中国恐怖小说思路广,笔仙碟仙也就不说了,现在又来了筷仙,接下来是不是还有勺仙刀叉汤盆仙,最后再整到一起,弄个餐桌总动员?”

不同国家、地域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差异决定了恐怖小说的内容,它如同一面镜子,在恐怖的幻影背后,清晰地照出某个特定人群的真实面貌。

“南周知道”(nz_zhidao)为你送上中(xia)日(niao)美(ni)恐怖小说书单,胆小鬼慎点!

有人说,“生活好了,恐怖就来了”。

《美国通俗小说史》中提到人类最原始的两种需求:渴望安宁、有秩序、不恐怖、可预期;但也期待焦虑、混乱、紧张和神秘。“没有敌人反到迷茫、有时最痛苦反倒最幸福。”

人生来矛盾,安逸时厌烦,但追求新奇刺激又必然带来危险。恰好,阅读恐怖小说能缓解这种矛盾,满足了一部分人舒缓压力的需求,而洛夫克拉夫特所说的“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恐惧”也得以释放。

当然,在社会学家眼里,人们对恐怖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影射。美国“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说,“作为人类,我们害怕混沌,害怕局外人……在每种生活里,你都会有不得不去处理一些无法解释东西的时刻……因此无论谈论鬼魂、吸血鬼或在街区生活的纳粹战犯,我们仍然在谈论同一件事——即非常事物对日常生活的入侵以及我们如何面对。”

当夜深人静之际,你爱看恐怖小说吗?为的是起鸡皮疙瘩的“酸爽”还是勾起你内心害怕触碰的东西?恐怖小说的魅力何在?

恐怖小说(horror fiction),《英汉辞海》定义为“专写极暴烈残忍的或离奇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主题或事件的,或有这种特点的,有意引起惊惧或恐怖感的作品。”维基百科则指出:“评论家将恐怖小说大致分为‘哥德小说’以及‘现代恐怖’两种”。

简单来讲,恐怖小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流行的哥特小说,带有“神秘、悬念和恐怖”的显著标签。到了十九世纪,哥特小说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