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成战略空军,中国需要多少“运-20”?
“如果一个飞机的设计已经定型了,甚至是到了交付部队的时候,那么预示着它的装备,关键系统的国产化工作已经进行到了尾声。”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陈燕 齐一茗 贺文迪 庄俊朗
“如果一个飞机的设计已经定型了,甚至是到了交付部队的时候,那么预示着它的装备,关键系统的国产化工作已经进行到了尾声。”
大型运输机并非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未来关键不是造多少架运-20的问题,而是如何优化空军运输机体系的问题。
2016年7月6日上午,运-20授装接装仪式在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举行,这标志着中国军队的快速反应和远程投送能力取得了质的飞跃。
实际上,早在半个月之前,运-20已经悄然交付部队。至此,“中国的利益在哪里,中国的军队就要在那里”,不再是一句口号。搭载着中国空军“战略空军能力”的运-20,不仅仅属于空军,它的服役提高的是解放军整体的远程投送能力。
就在运-20交付部队后不久,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飞机C-2运输机于6月30日正式服役,不过日本人恐怕高兴不起来。按日本的观点,在大型运输机设计制造方面,日本比中国先起步,无论是立项时间还是首飞时间,C-2运输机都要比运-20早。最后的结果,居然是运-20比C-2提前服役两周。
“一定是中国使用了什么计谋才超过了日本,否则第三名绝对是日本的,而不是成为第四个可以制造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日本媒体这样揣测。
“争气机”的速度
长期以来,大型军用运输机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和空军的短板。
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在7月6日出席授装接装仪式时,表达了中国“加快形成能力”的决心,“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实施大型运输机工程的决心意图,……着力锻造新型空中投送劲旅,着力打造过硬的航空设计制造、力量指挥运用、装备管理保障人才队伍。”
在运-20服役前,中国大型军用运输机完全依靠进口,更大的问题是,往往是有钱还买不到。
俄罗斯媒体披露,中国和俄罗斯曾在2005年签署了一份军售合同,俄罗斯以现在看来极低的价格向中国出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