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中国的真实存在]假如日本失去中国

首先制造业开始倒闭,随后资本没法流动,就没法进口粮食,导致恶性循环。

假设“中国因素”从日本政界消失了,暂时的局面很可能是“一片空白”。

右翼媒体,假如失去“中国”,就会立刻倒闭。

责任编辑:林楚方 郭力

■编者按:
十年来,中日政治关系如“过山车”般,这并不符合中国利益。如今,随着胡锦涛主席访日,“日本话题”再次“热”起来,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都开辟了专题,传统媒体也在报道和讨论。

在外交场合的握手言欢之外,我们更愿考察两国间更真实更复杂的关系。在本专题中,您将会看到,除仇恨外,日本在中国还有更深刻、更真实的存在和影响。

在这组专题中,您还会看到两个肯定不会成为现实的命题:《假如日本失去中国》,《假如中国失去日本》(第11版)。尽管是“不现实的想象”,但也许会给彼此带来更多冷静。

对中国来说,如果放大仇恨,对日本过多“误读”,只能伤害自己,同样,如果日本不能正确理解中国的复杂性,也将伤害其自身。

我们希望,这组专题能给中日两国人提供更多样化的观点和视角

 

 

■首先制造业开始倒闭,随后资本没法流动,就没法进口粮食,导致恶性循环。
■假设“中国因素”从日本政界消失了,暂时的局面很可能是“一片空白”。
■右翼媒体,假如失去“中国”,就会立刻倒闭。
■正是由于有中国这样的文化类似体的存在,日本文化才可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日本真的能够坦率地主张自身的长处,也能诚恳地承认自身的短处吗?中国呢?



5月2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除非发生特殊情况,我会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也想参考一下。”

石原都知事今年1月接受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的邀请,就已经出乎各界人士的意料,而当西藏问题引起不和谐的声音在世界各地发生,很多日本政治家迎合国际舆论时,石原仍坚持到访北京,确实是180度地改变了他一贯的“对华强硬”。

毋庸置疑,石原需要为东京申办2016年奥运会争取更多的支持,然而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石原从“日本必须成为政治大国”的国家战略出发的政治策略。中日两国的首都北京、东京之间的“政治博弈”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0)


回复

2008-07-03

中日关系似乎永远都会维持着现在的状况,不管中日关系是变好还是彻底的决裂,都有许多人会反对的!

回复

2008-06-07

太幼稚,难道只有中国才能生产普通消费品这些?难道日本只和中国做生意? 中日之间的问题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

回复

2008-05-11

有一段时间了,我看的有关对外关系的报道里,许多都只告诉我们“X国离不开中国”、“X国对中国的依赖深入社会各层”等等。为什么很少有媒体谈论“中国离不开X国”?难道我们真的已经很独立了吗?!我不相信!哲学不是告诉我们万物都在相互作用着吗? 那为什么媒体在报道评论中外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时候常常喜欢强调我方对他方的重要性呢? 我认为这样人为的缩小报道范围,不利于读者自己形成一个更为客观的观点。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尽成熟的思维方法使得读一份报纸所获得的信息很容易左右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将来的社会是我们的社会,若我们带着不够客观公正的思想对待工作对象,谁的责任?

回复

2008-05-11

所有事物在世界上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所有的纷争都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和谐的重要性,共产主义才是世界最终的大同

回复

2008-05-11

wutao0773 作者明显站在日本的立场上,日本连历史都不敢面对,也叫“能诚恳的承认自身的短处”?我们期待着中日经济体对抗北美,欧洲。可是日本的诚意显然不够。 -------------------------------- 其实“连历史都不敢面对”,不“能诚恳的承认自身的短处”的,又何止日本? “期待着中日经济体对抗北美,欧洲。可是日本的诚意显然不够”。严格的说,想搞“经济体对抗北美,欧洲”,别说“日本的诚意显然不够”,中国不但诚意不够,资格也不够!

回复

2008-05-11

在我看来,现在的日本,已经是一个具有市民阶级的资本主义国家。 大多数的日本民众都能够比较友好的对待他们身边的朋友,也包括赴日的一些中国人民。 所以在这种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关系因为经济利益的交织不断延展的趋势下,战争应该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 当代世界大国的青年,大多生长在和平主义的氛围下,人类在进步,假如再次发生大战,那真的是一种悲哀。

回复

2008-05-11

在我看来,现在的日本,已经是一个具有市民阶级的资本主义国家。 大多数的日本民众都能够比较友好的对待他们身边的朋友,也包括赴日的一些中国人民。 所以在这种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关系因为经济利益的交织不断延展的趋势下,战争应该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 当代世界大国的青年,大多生长在和平主义的氛围下,人类在进步,假如再次发生大战,那真的是一种悲哀。

回复

2008-05-11

利益是国际关系中永恒不变的真理

回复

2008-05-11

深刻思考之后,国际关系永恒不变的依然是利益,全球化环境下,日本对中国的依赖日益增加,对于当下的中国,日本不具有压倒的优势.相反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于未来世界政治格局必将产生革命性的改变,从地缘政治乃至文化认同上必然会象近代史以前成为中国的附庸!

回复

2008-05-11

不少日本人觉得中日之间必有一战,还做着“大东亚共荣”的美梦,日本将全面拥有中国的资源,劳力和广阔市场,国土包括大半亚洲,几乎太平洋都是它的内海。同样,我在上学时也想着中国征服日本,网上关于“把日本变成中国第35个省”的文章一样比比皆是。在网友的想象中,大和民族几十年后将完全消失,被汉族同化,中国全盘接手日本的经济体系,科技力量。 既然日本和中国之间以前有刻骨铭心的仇恨,就不可否认有冲突的可能。那么想和平下去,慢慢化解这段仇恨,就必须需要两个国家有现阶段的共同利益,有着即使战而胜之也两败俱伤的顾忌。我想这也应该是贵报写这个的原因吧。可我觉得贵报文章的假设是完全失去了那个国家的人民,地域,矿产,科技,文化和历史。在这样假设下,确实双方不可互缺;但是也让人觉得,只要全面的成功征服并夺取上述全部资源,那么文中所有的推论和隐忧都将不复存在。 看了贵报的文章,我作为民众中的一员,更有对日本“一战而胜,全面征服”的冲动了。打不打得赢不是老百姓该考虑的问题,但战胜后的巨大利益确实会激起民间的热情。这种热情,也不可避免会破坏中日友好的群众基础。所以贵报的这篇文章显然没有达到目的。

回复

2008-05-10

一切都是为利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博弈,同样也包括中国。

回复

2008-05-10

说世界的哪个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就不行了,其实,都是只是个幌子而已。 中国的地位,并不是不可替代,相反的,随时可能被替代。有时只是需要一个时间而已。 历史问题是历史问题。 如果在日本旁边的国家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大家认为,日美关系会如何呢?

回复

2008-05-10

中日应该有好,中国起码有两亿多人有日本血统啊,尤其东北和南京最多啦。。哈哈哈

回复

2008-05-10

有病,假如没有日本侵略,中国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哈哈哈》 假如世界上只有中国,我们就什么都是第一啦,也是倒数第一。

莫比
回复

莫比

2008-05-10

一行的话太短了啊!!!!!!!!!!!!!!!!!!!!!!!!!!!!!!!!!!!!!!!!!!!!!!!!!!!!!

回复

2008-05-10

这种假设不成立

回复

2008-05-10

这种假设不成立

回复

2008-05-10

从文化上来讲,中日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低成本的民间交流可以从影视节目的制作与相互引进开始。韩剧不正是韩流的始作俑者吗。民间更多的交往,可谓政治的博弈提供回旋的余地。全球化浪潮大势所趋,毕竟谁也离不开谁。再说远亲不如近邻,中日相互掐,只能让西方国家看热闹。

回复

2008-05-10

现在的页面比原来清爽多了,而且惊喜地发现,改版后居然支持微软雅黑字体了,好看!

回复

2008-05-09

日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以美国来发展自己和牵制中国,日本可以左右逢源,鱼翁得利,所以也可以为何日本整天都鼓吹中国威胁论了,他是说给美国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