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身上有担子”:毕节留守儿童救助观察样本

贵州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羊场小学老师罗烨炳第一次去留守儿童付威家访问时,照片上的师生俩,像两颗距离很远的行星,那一天是2015年6月18日。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罗烨炳去付威家访问了11次,合影中的两个人逐渐靠拢。

毕节市赫章县兴华小学放学后的操场,截至6月初,这所学校共有186名留守儿童。它也是赫章县最先实行寄宿制的学校,宿舍向留守儿童优先开放。

贵州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羊场小学老师罗烨炳第一次去留守儿童付威家访问时,照片上的师生俩,像两颗距离很远的行星,那一天是2015年6月18日。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罗烨炳去付威家访问了11次,合影中的两个人逐渐靠拢。

“老师来的时候,我又高兴,又紧张。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我有时开心,有时悲伤。”付威说。这位在旁人口中不善言辞的小男孩,选了两组情感色彩完全不同的词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付威是毕节26万多名留守儿童中的一员。从去年6月开始,毕节启动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系统排查。

这座位于贵州西北部山区、农业人口数量庞大的城市,向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输出了180多万的劳动力;众多农村家庭却承受着骨肉分离的伤痛,因为留守儿童事件而引发关注。

前有大城市亟需扩充的公共服务,后有“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的发展节奏,但孩子们的成长却不能再等待。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其中多项举措,毕节早有尝试。

历经留守儿童之痛的毕节,祭出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硬举措”,除了市县两级财政“勒紧裤腰带”,通过压缩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8%,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资金,2013年至今已达1.7亿多元,主要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等设施,并在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上持续探索,各种工作制度机制正趋完善。

毕节过去一年的相关措施,前不久被民政部作为示范案例列入全国救助留守儿童培训班的培训内容。

26万余名儿童,争取不漏掉一个

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小学教师吉学语还记得那些爬坡上坎、披星戴月的日子。她跟同事们在一个月内密集完成了一百个多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家访,要通过一串基本信息和自己的观察,勾勒出这些孩子的生存状况。

去年6月中旬,毕节启动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排查,由学校老师和乡镇干部担任主力,把他们的调研表格一张一张汇入资料库,最后得出一个数据:毕节的留守儿童的动态数据在26.49万。

这是关于留守儿童难得的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字。

2013年,全国妇联曾根据中国2010年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样本数据推算,中国有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这个数据是高是低,人们莫衷一是。今年3月,民政部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发布通知,要求从3月底至7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对其基数进行统计。全国范围内的统计这才铺开。

“留守儿童是人人身上有担子”,“铁的措施、铁的纪律、铁的决心”。一位乡镇干部这样复述毕节市委针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

调查孩子的家庭情况既是体力活,也考验脑力。排查时除了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收入来源、监护情况、社会救助情况、监护人身体情况等信息之外,还要帮一些留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