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有诈捐,轻松筹该不该担责
学界认为,如果在轻松筹平台上发生了诈骗,涉及的不仅仅是求助人的民事或者刑事责任,而且还需要探讨轻松筹平台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责任编辑:吕宗恕
募集资金数额虚高、受助人支配善款情况不透明,这些“意外枝节”让轻松筹身陷舆论漩涡。该平台负责人称,“轻松筹作为一个商业机构,对受助人如何支配筹得资金没有监管资格,这一点我们确实无能为力。”
学界认为,如果在轻松筹平台上发生了诈骗,涉及的不仅仅是求助人的民事或者刑事责任,而且还需要探讨轻松筹平台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轻松筹火了,但火起来的方式让联合创始人于亮哭笑不得:当初不顾投资人反对而执意上线医疗救助板块,没想到这个板块在短短一年就吸引了3800万人参与,但同时也招致各方质疑和巨量的用户举报。
慈善法出台之前,于亮团队一直担心被指责轻松筹无资质募款,于是通过不在网页展示医疗救助项目、明确针对特定受助人,形成事实上的个人求助方面的私募项目,以规避法律风险。
慈善法出台之后,于亮的压力减轻不小,“我们本来就不是做公益,只是提供一个个人救助平台。”
然而,这并没能减少外界对轻松筹的质疑。日均3起用户举报使于亮团队身心俱疲。医疗救助板块负责人史策说,大多数用户的举报出于误会,“但问题是,我们都已经解释清楚了,举报人还是宁愿相信网络上未经核实的信息而不相信我们。”
虽然公益界相关人士认为轻松筹的出现弥补了公募基金会之外诸多的先天不足,但是从医疗救助板块上线起持续至今的舆论压力让于亮感到无力,“最好的出路是民政部门能‘收编’我们,这样大家可能就愿意相信我们了。”
信任危机
2016年6月12日下午,于亮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之前还在处理一起关于医疗救助项目失实的用户举报。医疗救助板块上线一年多以来,他的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处理用户举报,“这次还算小打小闹,压力最大的是德国留学生的事。”
四个月前的2月10日,一位在德国留学的白血病患者在轻松筹发起个人求助,希望筹款500万元治病。这项求助信息在轻松筹平台发布之后,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患者将目标筹款金额500万元修改为50万元,并在两天后筹款成功。
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在社交平台引起很大的波澜,公众质疑的焦点在于持有德国留学签证的发起人本可享受德国医保,却在轻松筹平台随意填写和修改资金数。轻松筹发现问题后,立即派工作人员到德国找到了这位留学生,“该留学生说调整金额是怕捐不满,而且回国治疗也需要钱。”于亮说,轻松筹最后把这项求助以争议项目处理,冻结了筹得资金。
但这没能平息外界对轻松筹的质疑。2016年3月,广西百色人彭元华(化名)在朋友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