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应警惕的五大问题

消除贫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过度的运动式容易产生形式主义,反倒会消解政府主导带来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吕宗恕

2015年12月15日,贵州威宁县迤那镇利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在帮助收获党参,该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200余人实现“家门口”增收。(CFP/图)

2020年农村人口按照现行贫困标准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中央下了大的决心,22个省份也立下军令状,若不能限期完成任务,省委书记和省长将被问责(《南方周末》2016年2月25日刊出《扶贫攻坚战》专题)。这个压力层层传递到乡镇,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动员政府和社会的组织及资金资源攻坚贫困难题的局面。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现有体制下,强化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可以提高扶贫工作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可以有效地动员各种资源投入扶贫。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贫困的发生和缓解也有自身的规律,消除贫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过度的运动式容易产生形式主义,反倒会消解政府主导带来的积极作用。各地精准扶贫的实践一方面反映了各地响应中央战略的积极性,出现了很多的创新,但是也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高度注意。

第一警惕设置不切合实际的脱贫目标

中央设置的2020年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到了达到这个目标的现实性,同时也认识到达到这个目标的艰巨性,因此作出系列举措强化中央政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