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护士缺口背后的尴尬“护考”灰色生意

通过率常年维持在百分之五六十、试图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考试,却被曝光在改革大限前,发生大规模作弊。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向凯 王倩

贵州安顺职中老师在向学生示范如何实施人工呼吸。护理专业在中国是热门,毕业生供不应求,但缺乏合格的训练和实际操作经验一直被外界诟病。(视觉中国/图)

通过率常年维持在百分之五六十、试图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考试,却被曝光在改革大限前,发生大规模作弊。泄题背后,护士职业教育的积弊亦一览无余。如何改革,如何保证中国护士数量和质量的稳定与提高,依然是个难题。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护考)前三天,辽宁阜新考生沈婕(化名)突然在QQ上收到了某护考培训机构发来的消息,“2016年护考原题,欲购从速”。两天后,对方又发来了图片,但这次的“诱惑”显然更大——试卷的外包装。

“跟考场监考老师手里的一模一样,连封条都一样。”沈婕事后回忆。要想看到原题,得先付款,每科2200元。与图片一起发来的,还有培训机构的“保过”协议书。对方保证,考生的单科最终成绩若低于85分,全额退款。尽管有些心动,但沈婕最终还是忍住了。

2016年5月14日,江苏考生林舟(化名)在山东枣庄学院参加了考试。在一号楼2505阶梯教室,监考老师“象征性”地用金属探测仪扫描了几个学生。两小时的考试中,考场内的手机响了不止一次,但监考老师却选择视而不见。

这场覆盖全国的护考,类似的作弊行为,正在多地被发现。

选择铤而走险,是因“大限将至”。2016年,护考已在北京、上海等9个考区实行“人机对话”试点。不出意外,2017年,这种模式或将在更多省市推广。“人机对话”随机组卷,将备选答案顺序打乱,可有效防范作弊。但对一些考生,这意味着,5月的考试成了他们“通关”的最后机会。

不过,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副教授程少贵看来,作弊完全没有必要,“一个通过率常年维持在百分之五六十的考试,能说难吗?”

护考始于1994年,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考试。参加考试的,大多是在教学医院和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

“每年护考通不过的,以中等职业学校的考生为主。”中华护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刘华平坦言。

一场政府试图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行业入门级考试,正遭遇着始料未及的挑战。而关于中职护理教育困境的话题,也因此进入公众视野。

背后的灰色生意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考生陈恕(化名)看来,在2016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场作弊,就像是一场穿越火线的战斗。

答题间隙,她抬头看到教室外工作人员手拿监控设备,不断扫描作弊信号。而她等候在考场外的朋友,正目睹警察“追剿&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