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频出,为什么?怎么破?

我们的政策建议:短期政策主要是增加住宅用地供给,长期政策是全面开放土地市场。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陈丽君

住宅用地蛋糕太小:当前的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大约70%以上的土地主要通过行政部门而非市场配置的,只有不到30%用地参与住宅用地和商业服务业市场。(农健/图)

土地资源的行政性配置,是商品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推手。这决定了,土地及与之密切关联的住房“供给”这个根本问题,在过去十年间未能缓解,甚至越来越严重。商品住宅价格“十年九调”,却“越调越涨”,成为必然。

我们的政策建议:短期政策主要是增加住宅用地供给,长期政策是全面开放土地市场。

近日,在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地王”频出。据《北京青年报》引述的数据称:2016年,截止到5月31日,全国土地市场“高价地”频繁出现,其中按照总价计算,超过15亿元的合计有105宗高总价地块,其中,国企所占比例明显处于历史高位。北青报的报道显示:2016年6月2日下午,深圳龙华上塘商住地加冕新一代“高价地”,央企中国电建集团和广州方荣房地产有限公司联合以82.9亿元的高价拿下,地面价高达56781元/平方米。

即使只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一些地方政府也不一定希望地价、房价过快上涨。这次深圳龙华上塘商住地的投标,由深圳规土委主任亲自主持竞拍,他现场引述《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内容称:“树不能涨到天上去,房价也一样。”但土地市场显然不仅没有降温,反倒在一路飙高。

过去十多年,中国商品住宅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伴随着几乎每年都在不断强化和升级的“严厉”调控措施而出现。调控政策出台不可谓不勤,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政策措施不可谓不全(除中央政府明确要求且不断落实强化的限贷、限购措施外,一些地方政府或地方国土部门甚至还出台了限价令,税收、信贷、土地、直接限价、统计信息、舆论导向政策全部用上),但是,总体上而言,商品住宅价格上涨依旧,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尤其让人诧异。

这种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因非常复杂。从需求面看,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化进程加速,表现为人口加速向一二线城市聚集;长期的被动性的货币超发;股市表现持续低迷进一步强化了居民投资渠道狭窄的事实;住房持有环节征税难以在短期内实施从而持有商品住宅的成本较低——住宅用地仅有70年的使用权,且已一次交纳巨额出让金,再对持有环节征税就有重复征税之嫌。加上征税的技术性前提、住房信息联网、利益格局均导致住房持有环节税难以在短期内出台。

调控的基本方向主要指向抑制需求——无论是限贷、限购还是提高税率、利率调整的重点都试图减少需求。但是,我们认为,大禹治水主要靠“疏”,当前的问题恰恰在于供给,尤其是对一二线城市而言,主要的办法应该是增加供给,设法降低商品住宅的建设成本,尤其降低土地获取成本和房地产业的种种税费。

怎么增加供给?改革土地资源的行政性配置体制。

土地市场的割裂与行政垄断

现行土地资源配置模式的最大缺陷,是人为割裂了不同用途的土地市场。目前土地资源体系的核心可一句话概括:集体所有制与国有制并存。围绕这两种所有制,存在两部并行的主要法律: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存在两个并行的主管部门:农业行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