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登天,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破格”不能“出格”,“干部年轻化”政策渐进调整
破格提拔在基层最容易出现问题,年龄段也集中在“青年干部”身上。这既有暗箱操作的原因,也有一些地方在政绩要求下,对破格提拔年轻干部“量化”要求的原因。
责任编辑:李梁
“四十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了?五十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了?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奔头?没有道理嘛!”
“有的年轻干部‘火箭式’起来,一查都与一些领导干部沾亲带故,瓜田李下还要讲究避嫌呢。”
破格提拔在基层最容易出现问题,年龄段也集中在“青年干部”身上。这既有暗箱操作的原因,也有一些地方在政绩要求下,对破格提拔年轻干部“量化”要求的原因。
2016年5月中旬,湖北孝感市政府网站贴出了一则干部任前公示,生于1984年的洪永旺被提名为安陆市(县级)市长人选。简历显示,洪永旺在2012年已担任正处级的孝感团市委书记,此后4年又换过4个岗位。
尽管32岁的县长并不少见,但年轻的洪永旺还是引起了社会关注。只是这一次,他的简历没有被发现破绽——没有破格提拔的经历,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
实际上,自十八大之后,对破格提拔年轻干部已经收紧、从严,这类公开的报道已经越来越少。
“破格”从严的决心来自高层。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自出席并讲话。针对一些年轻干部走得过快的现状,他表示:“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他认为,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此后对年轻干部的选拔标准更加明晰,选拔要求也逐步细致。
新的干部选拔要求,被认为是“干部年轻化”实行三十多年来的一次纠偏和校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推行,公众耳熟能详的“干部年轻化”提法,在新的形势下不断调整。
破局:抓紧培养年轻干部
“干部年轻化”的提法,最早始于1980年代初期,当时干部队伍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代领导人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的思路,与当今民众对提拔年轻干部动辄质疑的态度不同,那时“年轻化”受到社会广泛支持。
当时受益于年轻化的政策,一批年轻人崭露头角。
1980年代后,干部年轻化成为一个常态的人才政策,但到1990年代党政领导层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共中央连续出台专项文件,强调加大对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
1991年,中央下发了《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