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谈判后,药价能“真”降吗?
但政策背后,药价能“真”降吗?
2016年5月20日下午一时,国家卫计委正式向社会公布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葛兰素史克生产的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浙江贝达的埃克替尼和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三种药品通过谈判,价格分别下降67%、54%和55%。
替诺福韦酯、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的原价,分别是元人民币1500元、12000元和15000元。也就是说,单纯按照数字来看,上述三种药品,每种药品可为患者节约的人民币分别是1010元、6500元和8000元。
但政策背后,药价能“真”降吗?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之下,药品谈判的双方,一方是生产药品的企业,另一方是政府,而政府方面牵头谈判的则是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国家卫计委。谈判双方均不是消费者,也不是药品价格最终落地后的直接利益相对人。
对消费者和患者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艾小玛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