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邻避运动新思维 “群众有反对声音,我们反而高兴”

稳评实际上是一种刹车机制,是对外部反对度和内部承受力的评估。科学的稳评要求事先跟群众做好平等的风险沟通,不是一上来就问你同不同意建。

责任编辑:何海宁

(东方IC/图)

稳评实际上是一种刹车机制,是对外部反对度和内部承受力的评估。科学的稳评要求事先跟群众做好平等的风险沟通,不是一上来就问你同不同意建。

要糊弄环评,也是可以的。但你糊弄完了开始施工,村民有意见,问题更严重。

政府不要站在公众对立面,不必拍着胸脯,替企业承担所有责任,说项目一定是安全的。那万一出了事,政府根本下不来台。

目前政府的决策是围绕项目落地考虑的,而不是风险共担。如果风险共担,那政府要先承认可能有风险,要承认居民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2016年4月21日,在项目公示期的最后一天,浙江海盐县政府发出通告:“海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停止。”

当天,数百名居民上街聚集抗议,垃圾焚烧项目再遇邻避效应,当地政府也陷入“一闹就停”的沉疴。

这已非近期邻避运动的孤例。最近在一些大城市,亦发生了因修路、改建高压变电站等抗议事件。

“不要建在我家后院”——这是邻避效应的直接表现。邻避运动一直挥之不去。“邻避效应本身不可化解。”北京环保组织零废弃发起人毛达说。这是民众诉求的体现,但并非所有的邻避运动都会引发剧烈的群体冲突。

如何避免邻避运动演化为一场激烈冲突?近年来化解邻避效应有否新举措?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曾遭遇邻避运动的地方官员、企业负责人,以及关注此领域的专家、民间NGO,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黄国雄:惠州市博罗县环卫局局长

郑少鸿:陆丰市湖东镇党委书记

邱 波:光大环保能源(博罗)有限公司总经理

郝爱北:澄海洁源垃圾发电厂有限公司总经理

曹 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

郭巍青: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唐 钧: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毛 达:北京零废弃发起人

先放出风声,听民众抗议意见

南方周末:近年来媒体报道的邻避运动似乎减少了,是不是政府应对方式更成熟了?

曹峰:如果邻避运动客观在下降的话,可能跟2012年以来,国家对重大工程和重大决策实行的社会风险稳定评估有一定关系。

毛达:进步是有的,2015年我参加了北京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的环评听证会和浙江千岛湖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听证会,这是前所未有的。听证会都有火药味,阿苏卫的开了六小时,大家畅所欲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