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两年,只有77人参与“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的供需双方都觉得,参与其中是不划算的。老人担心短寿风险,保险公司担心长寿风险、道德风险和房价下跌,加上法律、监管层面的模糊真空,使得看上去很美的“以房养老”,在人口大国意外遇冷。

责任编辑:冯禹丁

看上去很美的“以房养老”,在人口大国意外遇冷。图为2016年2月12日,海南万宁,春节期间,一位外省的老人正在自家一楼的小院中休息。(CFP/图)

“以房养老”的供需双方都觉得,参与其中是不划算的。老人担心短寿风险,保险公司担心长寿风险、道德风险和房价下跌,加上法律、监管层面的模糊真空,使得看上去很美的“以房养老”,在人口大国意外遇冷。

2016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将推进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在此两个月前,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也公开称,今年上半年要在四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房地产市场较为规范、当地政府支持的城市和地区纳入试点范围。

所谓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俗称“以房养老”保险,就是老年人通过住房反向抵押的方式,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领取养老费,并且可以继续保留房屋居住权;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则获得抵押房屋处置权,处置所得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费用,剩余部分返还给老人的继承者。

“以房养老”发源于1960年代的美国,后来推广至英国、荷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时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董事长孟晓苏,自2003年开始在中国倡导“以房养老”。2014年7月1日,中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试点。

试点已近两年,从幸福人寿提供的数据来看,全国仅有58户、77位老人参与“以房养老”,这在60岁人口已达到2.16亿(截至2015年)的人口大国,可谓沧海一粟。

不仅是参保对象热情不高,另一端的保险公司,对“以房养老”也并不热心。到目前为止,参与该试点的保险公司中,仅有孟晓苏出任董事长的幸福人寿一家推出了相关产品。

对于一个在海外已成熟,政府也力推的保险产品,为何参保对象和保险公司双方都不感兴趣?

蹉跎十年

“保险公司担心土地70年产权到期,担心房价下跌,最后不了了之。”

2003年3月,孟晓苏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名为“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建议。孟晓苏认为,中国已经退休的老人长期实行的是低工资制度,根本存不了多少钱。另外,中国老人历史上缺保险,也很少人买过商业保险,只有国家给的基本养老金。

与此同时,经过1998年实施的“房改”后,城市干部职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回复

2016-05-19

国家就像一个有个大窟窿的水桶,,体制就是这个窟窿,所谓的改革就是往水桶里倒水,人民的幸福度跟水桶的水量挂钩,水位越高越幸福,越高,水桶压力越大,流的越快。傻子都知道的道理,窟窿却不知道。

回复

2016-05-01

行政决定市场,这本身就是乱来

回复

2016-04-30

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现在早就成为一些机构眼中的猎物了

回复

2016-04-29

以房养老与传统习惯不合,乏人问津不足为奇。

回复

2016-04-28

保险公司是盈利性单位,不可能赔钱养老?

回复

2016-04-28

政策关于房产到期只是模糊规定自动续期!不是自动免费续期,差别很大的好吗,鬼知道到时候得花多少钱续期,还不是谁说了算,制定70年产权的人肯定是活不到70年后了的,所以把问题留给后头的当权人解决,反正时间还长,典型的不要脸

回复

2016-04-28

文中讲及的道德问题和政府法律保护问题都是赤裸裸在我们眼前,尽管有那么多失独老人和孤寡老人,他们的房子比喻为一块大蛋糕,我真的觉得悲伤讽刺,怎么会有失独老人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遗留问题,在政策造成他们现状之后,还指望他们相信政策将高价值的房产抵押给野心勃勃野狼一样觊觎他们早死早收房多回报的人?这些人的口号是以房养老?口号和政策一直在变,傻子才信,信了只有悔恨活得太长

回复

2016-04-28

可以补充养老金不足。。明显骗老百姓钱的嘛

回复

2016-04-28

够他妈邪恶的,不把人民给剥削死,不算完,操他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