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两年,只有77人参与“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的供需双方都觉得,参与其中是不划算的。老人担心短寿风险,保险公司担心长寿风险、道德风险和房价下跌,加上法律、监管层面的模糊真空,使得看上去很美的“以房养老”,在人口大国意外遇冷。

责任编辑:冯禹丁

看上去很美的“以房养老”,在人口大国意外遇冷。图为2016年2月12日,海南万宁,春节期间,一位外省的老人正在自家一楼的小院中休息。(CFP/图)

“以房养老”的供需双方都觉得,参与其中是不划算的。老人担心短寿风险,保险公司担心长寿风险、道德风险和房价下跌,加上法律、监管层面的模糊真空,使得看上去很美的“以房养老”,在人口大国意外遇冷。

2016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将推进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在此两个月前,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也公开称,今年上半年要在四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房地产市场较为规范、当地政府支持的城市和地区纳入试点范围。

所谓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俗称“以房养老”保险,就是老年人通过住房反向抵押的方式,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领取养老费,并且可以继续保留房屋居住权;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则获得抵押房屋处置权,处置所得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费用,剩余部分返还给老人的继承者。

“以房养老”发源于1960年代的美国,后来推广至英国、荷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时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董事长孟晓苏,自2003年开始在中国倡导“以房养老”。2014年7月1日,中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试点。

试点已近两年,从幸福人寿提供的数据来看,全国仅有58户、77位老人参与“以房养老”,这在60岁人口已达到2.16亿(截至2015年)的人口大国,可谓沧海一粟。

不仅是参保对象热情不高,另一端的保险公司,对“以房养老”也并不热心。到目前为止,参与该试点的保险公司中,仅有孟晓苏出任董事长的幸福人寿一家推出了相关产品。

对于一个在海外已成熟,政府也力推的保险产品,为何参保对象和保险公司双方都不感兴趣?

蹉跎十年

“保险公司担心土地70年产权到期,担心房价下跌,最后不了了之。”

2003年3月,孟晓苏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名为“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建议。孟晓苏认为,中国已经退休的老人长期实行的是低工资制度,根本存不了多少钱。另外,中国老人历史上缺保险,也很少人买过商业保险,只有国家给的基本养老金。

与此同时,经过1998年实施的“房改”后,城市干部职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