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就吃夜宵,过马路就上班 建筑师张永和说开放社区

“开放社区”让张永和产生了狂想:“有一天,全北京市的人,能不能都塞在朝阳区,咱们全都是高楼林立,把别的地方变成花园?”

责任编辑:李晓婷 实习生 潘婷婷 吴晓娴

过去二三十年,城市多少都是:有一个绿化带,再有围墙,房子还不挨围墙。住房没有社区感,也没有商业。(史建/图)

“开放社区”让张永和产生了狂想:“有一天,全北京市的人,能不能都塞在朝阳区,咱们全都是高楼林立,把别的地方变成花园?”

建筑师张永和住在北京东城区一个封闭式小区。住户刷门禁卡出入若干处院门,没有门禁卡的人想要进小区,哪怕是每天出现的O2O外卖送餐员,都会遭到门岗的盘问。

小区对面是同一个开发商更晚建造的项目,叫当代MOMA。最惹眼的特征是几幢形状各异的高层公寓楼,在五十多米的高度,由悬空的走廊连成一串。建筑师史蒂芬·霍尔和李虎设计的这个项目,最初是开放社区——在公寓楼围起的院落中央,有一家艺术影院和一家设计酒店,一侧是一家幼儿园,它们服务所有人,没道理圈在小区里边。

半空中的连廊在设计里也是对公众开放的,通过独立的电梯,人们可以进入里面的健身会所、美容店或其他商业服务场所,但不可能闯进住户的空间。央视新大楼里,雷姆·库哈斯也设计了一条独立的“游客流线环路”,让公众可以参观这个公立媒体机构的日常工作,又不干扰它的运转。

但是开发商一开始就认为这不靠谱。建筑师的坚持和变通都没奏效,小区还是建了围墙,设了门岗,但门岗很尴尬——要是每个去看电影、住酒店、去餐厅吃饭、接送孩子的非住户都得盘问,那太累了。至少在白天,这个小区基本是随意出入。

“我们这边起码假模假式地拦你。”张永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增加了这层封闭,给你安全感,你住在这种地方,好像有一个更高的社会地位。”

封闭小区门岗的制服,成了赋予住户“身份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花样迭出。张永和见过很多的小区和门岗,最逗的是东莞某个早已忘了名字的楼盘,门岗制服完整山寨了英国白金汉宫皇家卫兵的行头,尤其那顶熊皮高帽,特别打眼。

紫禁城就是大院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小区

南方周末:&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