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毒”,谁之过 常州学校污染事件全扫描
看起来责任十分明显,但一个荒诞的事实是,除了常隆化工偷排废水违反环保法,似乎没有任何一方需要为此事埋单。常外事件背后,责任追究困难,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式土壤危机的制度困境。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向凯
企业劣迹斑斑,修复措施失当,“毒地”之旁建学校,利益考量多于安全,常外事件背后,责任追究困难,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式土壤危机的制度困境。
2016年4月19日凌晨,在“2015常外新生家长”的QQ群里敲下又一行回复后,陈恕呆坐在闪烁的屏幕前,热泪盈眶,“这些孩子,或许有希望了。”
陈恕的儿子是常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常外)七年级学生。2016年1月,在新校区上了四个月课后,一向健康的儿子突然被诊断出淋巴结节。
“至少493名初中生群体性身体异样”——持续报道半年之久后,常外污染事件因为央视报道,在最近一周,成为举国关注的大事。
4月18日,教育部表示,已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机制,由国家督学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环保部亦称,将成立联合调查组。
“环保部的调查组已于今天中午到达。”4月19日,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处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虽然常州市政府在4月17日的公开信中表态欢迎媒体采访监督,但当天,南方周末记者依然碰了壁,他们婉拒了采访。
缺乏环境健康评估
4月18日,位于常外北侧的常隆化工原址,地块四周已砌起了约3米高的围墙。围墙内,一台挖土机正在作业,高土堆上种了十来棵树。
距离“毒地”不远处,崭新的住宅区和学校已将其包围。站在常外校园内,时有刺鼻的气味飘来。
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常隆地块从2014年3月开始的修复工程仍在进行。全校师生一直被空气中散发的古怪异味所笼罩。
根据常州市卫计委组织成立的医学专家组提供的数据,1月11日至2月29日上午9点,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的有133人。
学校请来的医学专家表示,白细胞数和甲状腺相关症状,和学生的饮食、精神压力有关,同时也提醒手机和电脑放射线对孩子的影响。
陈恕对这些说法将信将疑。和其他家长一样,独生子的一切饮食、作息,她都格外小心。儿子平时学习纯粹靠兴趣,并没有施加太多压力,而学校更是禁止孩子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校。
和陈恕一样,更多家长将矛头指向了学校对面的“毒地”。&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