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虎妈

即便是以离经叛道面貌示人的网络作家咪蒙也难以免俗,去北京发展后因念小学的孩子转学问题拉下脸找人帮忙,尽管她曾经写过传遍互联网的名文《致贱人:我凭什么帮你?》。

2010年12月20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和她两个女儿。(视觉中国/图)

近日,据报道,曾经的宅男女神林熙蕾变身中国式“虎妈”,为培养女儿的艺术细胞,她亲自接送5岁女儿上补习班学剪纸。送女儿上学后,她又和几个“虎妈”一起逛街,交流育儿学习经验,等女儿放学。此前,“狼爸”萧百佑和他“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的家教理念也曾引起社会热议。“虎妈”“猫爸”“狼爸”,这些称号到底怎么来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会有虎妈。

他们逼你从小就苦练钢琴,可长大后你若真想去搞音乐,他们多半会吓个半死;他们还会每个周末送你去奥数班,但如果告诉他们你将来想当数学家,他们马上会痛心疾首地劝你另选热门。

“他们”正是中国式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没有谁比中国中产阶层父母还要上心,同时也没有谁比他们更具控制欲和焦虑感。先是北大毕业的“中国虎妈”给九岁孩子制定了苛刻的作息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1)


回复

2016-10-01

国庆放假,作为出游的我,看到这个,就不开森了……

回复

2016-09-02

问题关键在于,我国数千年的传承中!孩子的天性,兴趣爱好的标签一直都是离经叛道和不务正业

回复

2016-07-29

母爱都不是天然和大公无私了,怎么造成的?是遗传变异了?

回复

2016-05-11

就我觉得女儿胸好大吗[doge]

回复

2016-05-11

喜欢她家装修风→_→

回复

2016-05-11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只能是目的本身。小盆友热爱学习而学习,绝对是OK 的。因为老妈的控制欲、恐惧而学习,既不尊重小盆友这个“人”,也不自尊。

回复

2016-05-11

好像哪里不对?

回复

2016-05-11

胸好大啊啊啊啊

回复

2016-05-11

我相信,她女儿也成为中产以后, 肯定能赚够做心理治疗的钱。

回复

2016-05-11

原来是源自恐惧。。。[汗]

回复

2016-05-11

幸亏人生木有摊上那么一个妈

回复

2016-05-09

说到阶级固化,虎妈的教育模式顶多也就让自己的下一代继续保持中产不掉阶,却没法升阶。就像为了钱而活,最后也只是活成了钱奴。

回复

2016-05-09

说到阶级固化,虎妈的教育模式顶多也就让自己的下一代继续保持中产不掉阶,却没法升阶。就像为了钱而活,最后也只是活成了钱奴。

刹那.F.清英
回复

刹那.F.清英

2016-05-07

希望中国中央政府教育部早日改革教育制度为基督教信仰圣经教导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回复

2016-05-06

功利中国

回复

2016-05-05

当一个社会存在人与人之间激烈竞争时,为了较好的生存出现“虎妈”“虎爸”就不足为奇啦。作为草民阶层,从小必须努力才能在这样的社会有立足之地。否则就会被压缩到生存空间的边沿。当然如果你出生在官几代、富几代则不必有这样的忧虑,因为你一出生权力与财富就会相伴而行。 我们不必责难“虎妈”“虎爸”而应该努力廓清社会上许多因为掌控公共权力和社会财富所造成的特殊利益阶层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才能最终消解“虎妈”“虎爸”存在的大环境。“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少年时代接受“虎妈”与“虎爸”不是坏事,假如你想在这个社会生存下来。

回复

2016-05-05

即将毕业,面临的将是就业问题,而我选择了考研究生,希望能如愿。 我的父母对我的管教还算宽松,也正为此我的童年多了几分快乐的回忆。(*¯︶¯*)

159****1554
回复

159****1554

2016-05-04

真正的教育应该带来自有、反思和意义。 采取哪一种教育方式,首先先思考一下我们要把小孩培养成、引导成什么样的人。一个珍惜生活、懂得生活、自然而然开心就好的人,还是很有欲望地引导成为一个成功的精英人士。教育方式和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有很大关系。中国的大多数父母会是后者。 在这个竞争激烈、以知识、能力为最重要资本的社会,要想成为有社会地位、经济能力的精英人士,就必须拥有超一般人的专业知识能力,这就得通过对小孩从小地严格教育和尽可能地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得更可靠,除非是爱因斯坦莫扎特式似的天才人物,天才人物毕竟是少数。刻苦学习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加可靠些。至于前者,我想是一些已达到社会顶层的父母,已积累了金山银山或累积的资源足以够下两三代用的,或者是非常看得开的父母。再者两个选择之间也不是矛盾的。 现在对中国式教育有创新思维、批判思维方面的硬伤,已经热论反思了很多年。我想如果没有知识的储备,再创新批判的思维有何用,天马行空而已。如果在这方面真有硬伤,只能是想办法通过其它方式弥补,而不是将现在这个教育方式抛弃。在这个大社会环境背景下,作者说的中产阶级式的教育赢是最优选择。

回复

2016-05-04

可是学敲鼓的孩子会变坏。。。不太理解。那学电吉他的不更是极端败坏,虽然音乐圈子里看来确实是这样

回复

2016-05-04

一步先步步先,之后出身低越来越难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