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中国留守儿童报告】哪有父母愿意离开孩子

对于常年为生计在外漂泊的人们,亲情抵不过生存的欲望。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苏永通 吕宗恕 李楠 冯飞 何海宁 朱又可 冯翔 戴志勇

2016年1月22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桃龙乡铁龙村举办留守儿童新年礼物发放活动。留守儿童李昂(化名)在活动现场收获“神秘礼物”——外出打工三年的父亲通过“快递”的方式将自己“运送”回孩子身边,以满足他盼望爸爸回家过年的愿望。图为三年没见到儿子的黄海成把儿子李扬抱进了怀里。“年货爸爸”温暖返乡的背后,是大量留守儿童的亲情残缺。父母在外打工,一年甚至数年不回家的比比皆是。桃龙藏族乡小学共有76名学生,留守儿童近半。(东方IC/图)

所有打工父母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

对于常年为生计在外漂泊的人们,亲情抵不过生存的欲望。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我与留守儿童的故事”,说心里话我压力很大,也很惭愧。因为我不是记者,没有信心能写好,也没有长期专业从事公益事业或留守儿童教育,我生怕自己浪费这一个宝贵的版面。

一提起“留守儿童”这四个字,我的脑海就不时浮现出许多画面。即便这样,我仍不知从何处入手,因为发现自己一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让父母回到孩子们身边去,不是就解决问题了?我这么问我家阿姨。或许,这是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近距离接触了解的最直接人选——通过留守儿童的母亲,了解留守儿童内心感受。

大女儿出生后,都是我自己和先生一起带,除了快满月时因初为人母缺少育儿经验和科学喂养方式,一度把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于是找一月嫂帮忙,但是仅过20天就又换回自己带了,那时候我深信别人不会好好照顾我的孩子,也曾一度非常排斥带孩子的阿姨们,认为她们只会挣钱,不会真的爱我们的孩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