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中国留守儿童报告】在工读学校里留守 “罪童”

制造了“邵阳杀师案”的三位少年,被送到了工读学校里,有两位是留守儿童;而在这座学校里,“犯了事”的孩子,70%是留守儿童。

责任编辑:总策划:王巍 总统筹:杨和平 策划统筹:吕宗恕 苏永通 责任编辑:苏永通 吕宗恕 李楠 冯飞 何海宁 朱又可 冯翔 戴志勇

2016年3月14日下午,孩子们在教室里上国学课。老师说,做人要懂得孝敬父母。(南方周末记者 滑璇/图)

制造了“邵阳杀师案”的三位少年,被送到了工读学校里,有两位是留守儿童;而在这座学校里,“犯了事”的孩子,70%是留守儿童。

在工读学校里,没人探望、少有人探望是孩子们生活的常态,就像在家时也很少见到父母一样。

2016年3月11日,星期五。

傍晚六点,伴随着一句“现在自由发泄”,一百多名身穿迷彩服的少男少女突然沉寂了。几秒钟后,站在队伍中间的一个男孩微微一笑,朝着灰暗的天空一声长吼“啊——”。

自此,喊声、歌声、哭声,高高低低,此起彼伏。“爸妈,我错了!”“爸妈,我想回家!”“妈妈,什么时候接我回去?”“妈妈,你能听见我说话吗?你想我了吗?”孩子们叫得声嘶力竭,眼中含满泪水。

这里是邵阳市郊桃花村的一所工读学校,专收各种“问题儿童”,沉重的铁门里长年闩着两把黑色的大锁。

每逢周五,孩子们列队站在十几级台阶上尽情宣泄。站在上面几级的是“家长送来的”,上网成瘾、翘课逃学、离家出走;站在下面几级的是“政府送来的”,溜门撬锁、打架斗殴、杀人越货。

2011年以来,公安机关年年都要送来“犯了事”的少年,少则六七十个,多则八九十个。几年累计已有三四百人。小的十岁,大的不过十五六岁。学校党委书记周红说,约有70%是留守儿童。

政府送来的孩子

当别的孩子泪眼婆娑时,那个发出第一声嘶吼的男孩似乎有点不屑。他闭起眼睛,时而随大流唱歌,时而向空中大叫,脸上不时闪过一丝笑容。

他叫凌非,2001年3月出生,村里有名的“惯偷”,“政府送来的”典型。

在一片卡其色迷彩服中,凌非穿得最打眼:戴领章的深绿色迷彩装,深绿色长裤屁股后面横着一条近十厘米长的破口。

“我这个衣服在部队叫武警。我穿这个因为我是所长。”凌非一米七左右的个头,精瘦结实,笑起来,细细的双眼皮精致秀气。

他对其他孩子的着装有些鄙夷——那些迷彩服的袖子上缝着做工粗糙的鹰,还用蹩脚的英文写着“空军”。凌非认不全中文,更不认识英文。他固执地把那只鹰叫做“菜鸟”,“他们都是菜鸟”。

所长是管什么的?“所长就是看着他们的,数他们的人数。”凌非说。

但其他孩子不这么看。他们怕他,又瞧不起他。“他是小人,最喜欢打小报告。”“我们上完厕所他要数人数。”“他看人总好像高人一等,但其实就是管厕所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