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中国留守儿童报告】湖北:从解决温饱到心理矫正 免费午餐第一县的攻心难题

“5+2=0”被教育界认可,其含义是:如果两天的家庭教育缺失,那么五天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太大意义。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其作用老师和志愿者无法代替。

责任编辑:苏永通 吕宗恕 李楠 冯飞 何海宁 朱又可 冯翔 戴志勇

山西吕梁岚县王狮乡敦厚中心小学,陈丹,10岁,她和奶奶在一贫如洗的家里,父亲残障,母亲离家出走。(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留守儿童对父母有恨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放弃了对父母关爱的期待。

“5+2=0”被教育界认可,其含义是:如果两天的家庭教育缺失,那么五天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太大意义。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其作用老师和志愿者无法代替。

至今还未开通高速公路的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因全县推行免费午餐,被称为“湖北省免费午餐第一县”,一度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2011年11月,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与鹤峰县达成协议,双方合作推广免费午餐项目。2012年年底,鹤峰43所小学统一开餐。

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成功合作的范本,鹤峰仅用三年时间就解决了全县近万名留守儿童基本的温饱问题。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

关爱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践者们发现,跟温饱问题同样需要各方重视并努力解决的,还有留守儿童在普遍缺少父母关爱的背景之下,日渐凸显出来的心理行为失范问题。

嗅觉灵敏的当地教育系统人士尝试把留守儿童的妈妈们从外地接回家。然而,这个武陵山腹地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留不住她们。

“我恨爸爸妈妈”

2015年秋天,鹤峰县教育局组织人员在乡镇学校举办女童关爱公开课。根据安排,参加上课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公开课上,当地教育局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刘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想爸爸妈妈吗”让学生们轮流回答。但问题刚一说出口,她就发现有的学生情绪激动。

一名六年级女生几乎是在刚听到那句问话就开始抽泣。轮到另一名学生时,她的回答让刘明更是诧异,“我恨爸爸妈妈”。当过十几年老师的刘明一度发现公开课无法收场,“我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处境感到痛心,也觉得可怕。”

在旁听了刘明公开课的另一所乡镇学校五年级班主任曾柳海看来,留守儿童表达对父母的恨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刚满10岁就放弃了对父母关爱的期待。

2016年春节刚过完,曾柳海班上一男生刘路没来上学。曾柳海曾打电话给学生的爷爷,第二天,刘路被爷爷强行送到学校。曾柳海把他叫到办公室,可他一直沉默。

第三天上午,刘路不见了。爷爷急了,拉着奶奶房前屋后四处寻找。终于,在家里后山一条很深的山涧里找到了正对着溪水发呆的孙子。

曾柳海想无论如何不能让刘路再沉默下去。流了半个多小时眼泪后,刘路自己打破了沉默。那一刻,曾柳海才知道他的身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