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造假,手段知多少

《叶问3》票房造假一事正闹得沸沸扬扬。其实,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造假屡见不鲜,甚至曾有统计数据显示,八成国产电影作弊。这才让普通观众惊觉,原来票房背后的水这么深。

2016年3月3日,行人从郑州一家影院的《叶问3》电影海报前走过。(新华社记者 朱祥/图)

《叶问3》票房造假一事正闹得沸沸扬扬。其实,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造假屡见不鲜,甚至曾有统计数据显示,八成国产电影作弊。这才让普通观众惊觉,原来票房背后的水这么深。

“知道”(nz_zhidao)为你揭开中国票房造假的公开秘密。

正在上映的《叶问3》的虚高票房在电影票房市场掀起了一场幡然大波。据悉,《叶问3》首日票房1.5亿元,上映三天斩获4.7亿元,将大热的《美人鱼》从蝉联三周的冠军宝座上拉下。

3月7日,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通知,称将对3月4日以来电影市场出现的严重的票房异常波动进行严肃排查,并要求相关发行方提交与《叶问3》发行方签署的发行合同。

 

对于份参演的电影被指票房造假,演员张晋回应说作为演员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最后怎么去卖,发行,我真的是不知道。中国电影是如何卖的?造假有哪些手段?既然造假如此普遍,何以此次《叶问3》惹出如此大的风波?

如何造假?

1.偷票房

偷票房应该是观众最容易理解的票房造假手段,这也是较“古老”的造假方式。去年中国电影突破440亿,这是个好消息,但随后一篇《我是影院经理,我来起底中国电影票房黑幕》的文章广泛流传,泼了一大盆冷水。文中说道,2015年440亿的中国电影票房里,至少45亿都被影院偷去了。

如何偷?就是你看的明明是A电影,但影院给你打出的票据单上写的却是B电影,票房和收益全算到B片头上去了。这有可能是电影同档上映,竞争对手使了手段,也有可能是院线自己捣的鬼。如下图,网友看的明明是《疯狂动物城》,但票据上写的却是《叶问3》。

(网络图)

另一种情况是院线为了把本该给片方的钱独吞,于是你看的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1)


回复

2017-03-23

中国不是没有好电影,而是拍出了好电影的人也上不了线

回复

2016-10-22

看电影之前我一般都看看豆瓣评分。。。成功避开了很多烂片

芦苇
回复

芦苇

2016-10-16

我从来不会看一部因为大家吹嘘票房多厉害的新电影,凡事好作品都是经得起时间和观众的推敲的。那些所谓的刷新记录的票房不过是资本圈里大咖玩弄资本的一种手段。电影的好坏与票房的高低挂钩是电影的一个悲剧 ,我们更应该关注于电影本身所传达表现出来的思想与内涵,而不是量化的衡量一部电影的商业效益,那样我们很难看到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所以还是觉得上个世纪的一些电影才是经典中的经典。你觉得呢

回复

2016-06-13

这样抹杀了那些想真正做好电影的人,即使做了,基本上会亏,但还是有导演会去做,因为总有人能看懂,能明白电影里真正想传递给我们的事情,像箭士柳白猿

回复

2016-04-12

所以票房不足成为评论一部电影的好坏的标准,相反,这种低俗的做法反而会给电影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自从看了电影票房排行榜就觉得票房太假)

回复

2016-04-06

神话天天有……

回复

2016-04-03

首先,感谢作者告诉大家黑幕!然后,担忧!这种动作对中国的影视业是毁灭性的,好的东西好的演员被慢慢排斥在外,垃圾刷脸派被无限粉饰,会让影视圈更恶心更肮脏

回复

2016-03-25

娱乐至死

回复

2016-03-20

走上了魔教的这路!

回复

2016-03-20

还有哪个行业可以不造假…

回复

2016-03-20

自己骗自己,吹一个泡沫,总有掉的

回复

2016-03-20

国产电影还是在刷明星脸阶段,剧情还是不能成为支撑票房的主要因素。

回复

2016-03-20

挺有意思的

回复

2016-03-20

在线看都觉得浪费时间!因为我讨厌男主[鄙视][鄙视]

回复

2016-03-20

比如,美人鱼,票房35亿,比如西少爷肉夹馍,100天、20万个......

回复

2016-03-19

票房造假好处是什么呢?

回复

2016-03-19

票房毒药,害人害己

回复

2016-03-19

叶问本来在广东口碑不错的

回复

2016-03-19

这个太尴尬了,每次跟老婆不到一会就完事,后来看了《任里明重振雄风的历程》,你摆渡下,才让我做回了真汉子。大家都可以看看,跟有经验的学下,少走点弯路。

回复

2016-03-19

好棒好棒 其实票房只是他们大佬们的竞争形式 票房虽然泡沫高 但是高的还是好看 那种评分低于四分的 你免费我都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