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不是到2020年就一劳永逸

扶贫还是要抓教育,孩子掌握了技能就很快能脱贫。

责任编辑:吕宗恕 苏永通 实习生 张小莲 舒婷

陈开枝 (谭畅/图)

扶贫还是要抓教育,孩子掌握了技能就很快能脱贫。

扶贫效果好坏,不能只以各地自行上报的为准,要推行第三方评估。

要把市场调动起来,让市场与社会组织也参与扶贫。

自1996年以来,我到过很多贫困地区,从广西十万大山、云南玉龙雪山、四川大小凉山、青海巴颜喀拉山、甘肃青海祁连山、宁夏六盘山、山西河北太行山、安徽大别山,到大兴安岭、内蒙古牧区,都有我的扶贫对象。

1996年中央提出“对口帮扶”后,广东省委决定让广州去帮扶广西百色,广州市委就决定由我(注:陈开枝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负责这项工作。当时书记说这项工作难度很大,请开枝同志去比较合适。我当时还在国外,接到电话要陪省委书记谢非同志去广西交接扶贫工作,就赶回来了。11月28日在市委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百色。

去到百色,我们感到非常震撼,当地有人说老百姓的生活比新中国成立前还差。这么说是有依据的,一是人口增加了,人均耕地大大减小,加上又是国防前线,经过多年砍伐、水土流失、地力破坏,农民又没有别的收入,当然比以前还要困难。当时百色12个县,357万人,但是财政收入才两亿六千多万元,解放后国家的投资人均不到1块钱。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一百万人没路走,八十万人没水喝,六十多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十五到二十万人生活在绝对没有生存条件的地方。当时一个人在石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回复

2016-03-04

消灭贫穷,走向富裕;消灭愚昧,走向文明. 扶贫就要扶教育,这个赞同. 要尊重每个人发展自我,创造历史的原始动力.扶贫就是要使他充分发挥能动性,这就需要他具备正确的思想,掌握一定的技能.因此,正确的教育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措施. 本人不提倡简单的经济扶贫或貌似长远的产业扶贫.

回复

2016-03-01

原来到了2020年,我国就建成了一个尚有穷人的小康社会;那么,要到什么样的社会,才没有穷人呢?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02-29

有心做的话,设一个更长的时间会更妥,要作秀搞假大空的形式主义的话,一年就够!

ljgc0322

2016-02-29

看近十年的数据,平均一年创造就业岗位1000万左右,七千万贫困人口中,虽然考虑到贫困地区的生育水平,但尚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怎么说也有两千万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七百多万,还有数量巨大的职校生、高中毕业生等,如何保证就业。当然单纯用财政去奔小康也可以,但是这能叫脱贫吗?估计2020年用财政和虚假数字来完成任务,统计完之后,就扔下不管了,这是大概率事件。困难重重,五年这个承诺,不妥,并且很可能会走极端!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02-29

看近十年的数据,平均一年创造就业岗位1000万左右,七千万贫困人口中,虽然考虑到贫困地区的生育水平,但尚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怎么说也有两千万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七百多万,还有数量巨大的职校生、高中毕业生等,如何保证就业。当然单纯用财政去奔小康也可以,但是这能叫脱贫吗?估计2020年用财政和虚假数字来完成任务,统计完之后,就扔下不管了,这是大概率事件。困难重重,五年这个承诺,不妥,并且很可能会走极端!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02-29

这么巨大的工程(本国标准七千万,联合国标准两亿)在五年内完成,如果没有媒体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看来“媒体姓党”是保障扶贫“顺利完成”的根本啊!反正,绝对能完成,不排除第三帝国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当然,这样就太极端了点,但并非危言耸听!除了打土豪分田地,我想不出其他方案,可能这也是我不是领导人的最重要原因吧,领导人总有办法!就如解决交通问题一样,路不够,就无偿占用小区道路。这就是所谓“十三五规划”中的“共享”理念。从这一举措来看的话,打土豪分田地已纳入选项中,有可能已进行可行性研究中!

回复

2016-02-28

扶贫任重道远 希望政府加大扶贫力度

双木
回复

双木

2016-02-26

一面制造贫困,一面大讲‘扶贫’。天大的笑话!

回复

2016-02-26

还有这么多人关心贫民去关心国家大事!

回复

2016-02-25

我认为,扶贫应从思想出发,再到实际拓展。“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是主要思想。只有思想统一,再艰难的事物也会一跃而过!思想道德建设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勿忘“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虚怀若谷之蟾宫折桂

回复

2016-02-25

文中提到的第三方评比,以及互联网+,标准。这些是非常好的,我也十分认同。可是,作为真正贫困人来说怎么才算是真正的脱贫?据我所知,俺们村,只要是儿女肯干的,父母不是得病的,都过的挺好的。真正贫的是思想上的人,苦的更是孤寡老人,政府慢慢肯定都能落实好,就怕孤寡老人该死的死了,小的长大啦,又是新的贫困,及时和精准,我特别赞同文中的内容。我认为,这社会只要肯干,就饿不死人。但是问题也就来了,为啥还要扶贫?说白了,心里不平衡,用村里话说,这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算。这种人,伪贫穷。让他有钱了,社会矛盾更大。我认为扶贫的对象一定要精准,最重要的事,是被扶贫的人一定要知道感恩。没这,得勒,好赖一起扶,自讨苦吃。

回复

2016-02-25

按照中国自己的标准,尚有七千万人口未脱贫。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尚有两亿人未脱贫。到2020年满打满算只有五年,完成脱贫任务异常艰巨,因为造成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归根结蒂最主要是社会资源占有的差距。但谁也不会怀疑,到了2020年,媒体公布的数据一定会达到脱贫目标--因为这是政治任务。 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懂得“治国必先富民”《管子-治国第四十》,富民--我的理解是将经济发展的成果普惠给每一个国民,绝非而今眼目下某个机构所做调查后公布的;1%的家庭占有三分之一的社会财富。当今的人一定搞不懂先贤们的思路;为什么治国必先富民而不是先富官员和政府?因为官员和政府掌控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资源。他们不先富起来,哪里轮到普通草民解决温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