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姑娘只是距离乡土的价值太远了

假设,那位抛弃江西小伙儿的上海姑娘去到的不是江西农村,而是苏南农村,结果如何?

 

假设,那位抛弃江西小伙儿的上海姑娘去到的不是江西农村,而是苏南农村,结果如何?

(CFP/图)

苏南农村可能是中国发展水平最高同时诗意化程度最高的农村。严格来说,不能叫农村。因为苏南乡镇的主要产业根本不是农业,而是工业。

上海姑娘对婚姻要求的苛刻全国闻名,但嫁到周边如苏州、无锡的乡镇的上海姑娘可是相当不少。我的好朋友Z君是无锡宜兴人,他的家族经营一家出口加工工厂。他的夫人就是正宗上海人。我去过他在宜兴乡镇的老家,不仅有现代化的马桶、卫浴和厨房,其住房更类似欧式别墅,外部花园、草坪,内部现代设施一应俱全。而在他的家乡,他们家的水准可能只是中等以上。

在苏南,相当部分农村家庭可能会比上海普通职工家庭的收入水平高很多。苏南乡镇企业密集程度极高,普通的乡村能人都有自己的工厂或者生意,最普通的村民也可以从村集体收入中每年获得分红。正因此,家庭相对普通的上海姑娘嫁到苏南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3)


宇宙战士
回复

宇宙战士

2022-08-10

其实,农村完全荒芜了也好,青山绿水嘛!

ljgc0322

2016-02-24

现代文明是大势所趋,而就地城镇化是不现实的,成本太高,况且没有人愿意投入!所以只能眼看着农村人权状况越来越差,这样有违人本,所以在异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花大力气保障农村的基本人权,保证在农民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前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其实是工业化对农业的反哺,是义务),不宜即刻抛弃,造成老无所依、幼无所教、病无所医、住无所居、老人没有人孝敬、小孩没有人疼爱的人道主义灾难和道德危机!

宇宙战士
回复

宇宙战士

2017-09-19

所谓异地城镇化实际上在中国已经搞了半个世纪啦!事实证明,从一个地方把资源掠夺走,然后说占有本属于别人资源的地方和人群再反哺曾经被掠夺的地方,无疑是虎口夺食哦。所谓先富带动后富,我不怀疑初衷很好,但是要叫先富真的带动后富,除非这些人受教育水平已经高到很高很高很高的水平了,否则,无疑是痴人说梦。所以,我的观点是,就地城镇化也罢,异地城镇化也好,政府越少干预越好。

ljgc0322

2016-02-24

现代文明是大势所趋,而就地城镇化是不现实的,成本太高,况且没有人愿意投入!所以只能眼看着农村人权状况越来越差,这样有违人本,所以在异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花大力气保障农村的基本人权,保证在农民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前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其实是工业化对农业的反哺,是义务),不宜即刻抛弃,造成老无所依、幼无所教、病无所医、住无所居、老人没有人孝敬、小孩没有人疼爱的人道主义灾难和道德危机!

宇宙战士
回复

宇宙战士

2017-07-29

农村与城市分得像正妻与小三这样泾渭分明,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一方面,通过户籍的隔阂和社会管理、学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显著的差别化对待,把农村变成荒凉的不宜居地。第二,不断强化农村就是愚昧落后不值得待的地方的价值取向,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迫使绝大多数稍微有点志气的农村年轻一代努力逃离农村。一个没有年轻人的地方,自然就真的不值得留恋了。

ljgc0322

2016-02-24

现代文明是大势所趋,而就地城镇化是不现实的,成本太高,况且没有人愿意投入!所以只能眼看着农村人权状况越来越差,这样有违人本,所以在异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花大力气保障农村的基本人权,保证在农民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前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其实是工业化对农业的反哺,是义务),不宜即刻抛弃,造成老无所依、幼无所教、病无所医、住无所居、老人没有人孝敬、小孩没有人疼爱的人道主义灾难和道德危机!

宇宙战士
回复

宇宙战士

2016-05-27

就地城镇化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就两点:第一,是客观上我们地方政府才不愿意把财政投入到不显山露水的地方。你说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哪有气派昂扬的新兴大城市让县委书记和县长长脸——一个小县城现在没有几十万常住人口都不好意思给别人说自己是书记和县长。同样一笔钱,集中投入到一个地方总给人高效的感觉,至于是不是这样是不要紧的。第二,中国人到今天还是农民思维,就是有本事就进城去,而且是越大的城市越好。如果告诉别人你在北京生活,就总比省会城市好那么一点点,你说你在一个美丽的小镇上生活,就算你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会遭人鄙视的。你可以叫他“面子思想”,也可以叫他虚荣心,都一个意思——为了别人活着,虽然就算在北京上海也从来不会去看歌剧、听小提琴音乐会,骨子里还是农民,也包括那些所谓的大城市的原住民,都一个德性——怎么生活不重要,关键在哪里生活。

ljgc0322

2016-02-24

人权虽然是绝对的,不容讨价还价,但还是要考虑成本,否则路修好了,用不了两年没人走了,房子建好了,过不了多久搬走了,学校和医院建起来了,医生和教师也雇了,人却往外跑了,造成的浪费就会非常巨大!我不看好就地城镇化(东部沿海的农村可能还有点希望),也无必要,做好异地城镇化的过渡的工作就好了。

回复

2016-03-10

竟然无语,但我每年都会从上海回老家,无论那里多么的贫穷和落后,我都知道我是在那里长大的

回复

2016-03-06

这什么自由谈!?

回复

2016-03-06

我都不想称呼你是作者,而是楼主…

回复

2016-03-06

还“可能会明白一点”,作者真聪明,都知道她也许永远不明白,但是也不能说死了,就说她可能会懂,但是呢,不可能全懂的,所以就懂一点吧。

回复

2016-03-06

作者意思是乡土中国,用厕所是乡土,用马桶里就丢失了。最后一段真扯淡。还能在南方周末上面登,南方周末是不是没人主导了。

回复

2016-03-02

用得着搞这么复杂吗??基本的为人处事都不懂而已。

回复

2016-02-29

你别忘了其一,这件事整个都是伪造,其二,中国除了大城市和大农村,还有一种地方叫城乡结合部——既没有文化根基和自己辛勤耕作的农田,又莫名其妙得傲慢和自以为是,殊不知自己虽然脱离了农村户口,依然是井底之蛙!

回复

2016-02-26

不过10万,真会开玩笑。有多少普通农村出身的人一辈子都在为一个现代化的居所努力奋斗作者了解过吗?

回复

2016-02-25

道不同不相为谋,选择不同而已。

回复

2016-02-25

感觉作者把乡土的价值说成是精神层次的了,可是没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更何况很多农村还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迷信等落后思想。成天为生存和生活发愁的状态下也没有心情去享受乡村的自然环境,顾念故乡之情。还是现实一点吧,城乡真正一体化上海姑娘才不会嫌弃江西农村。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02-24

人权虽然是绝对的,不容讨价还价,但还是要考虑成本,否则路修好了,用不了两年没人走了,房子建好了,过不了多久搬走了,学校和医院建起来了,医生和教师也雇了,人却往外跑了,造成的浪费就会非常巨大!我不看好就地城镇化(东部沿海的农村可能还有点希望),也无必要,做好异地城镇化的过渡的工作就好了。

ljgc0322

2016-02-24

现代文明是大势所趋,而就地城镇化是不现实的,成本太高,况且没有人愿意投入!所以只能眼看着农村人权状况越来越差,这样有违人本,所以在异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花大力气保障农村的基本人权,保证在农民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前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其实是工业化对农业的反哺,是义务),不宜即刻抛弃,造成老无所依、幼无所教、病无所医、住无所居、老人没有人孝敬、小孩没有人疼爱的人道主义灾难和道德危机!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02-24

现代文明是大势所趋,而就地城镇化是不现实的,成本太高,况且没有人愿意投入!所以只能眼看着农村人权状况越来越差,这样有违人本,所以在异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花大力气保障农村的基本人权,保证在农民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前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其实是工业化对农业的反哺,是义务),不宜即刻抛弃,造成老无所依、幼无所教、病无所医、住无所居、老人没有人孝敬、小孩没有人疼爱的人道主义灾难和道德危机!

宇宙战士

2016-02-23

农村如果不能及时或尽快用城市工业文明成果改变自己的面貌,不是什么上海姑娘看不起江西农村,是农村老人死了后就完全没有人了,退化到原始状态了。往好里说,那叫生态保护自动完成,说得不好听,那叫被绝对抛弃了,彻头彻尾的抛弃了,而且还是农村人自己亲自实现的抛弃。

宇宙战士
回复

宇宙战士

2016-02-23

农村如果不能及时或尽快用城市工业文明成果改变自己的面貌,不是什么上海姑娘看不起江西农村,是农村老人死了后就完全没有人了,退化到原始状态了。往好里说,那叫生态保护自动完成,说得不好听,那叫被绝对抛弃了,彻头彻尾的抛弃了,而且还是农村人自己亲自实现的抛弃。

EmilyLG

2016-02-23

看来说农村好的都只能从情怀,务虚方面来谈的,确实也没有任何别的可以拿来比较的了。

杨杨杨
回复

杨杨杨

2016-02-23

新闻假与否,道理都一样,只是乡土,发展与消失,痛并未快乐。

EmilyLG
回复

EmilyLG

2016-02-23

看来说农村好的都只能从情怀,务虚方面来谈的,确实也没有任何别的可以拿来比较的了。

回复

2016-02-23

看完此文不得不出来喷,现如今中国广大农村的发现水平已经出现了多层次的断裂,不是作者一言可以蔽之的。乡村文化也已经被侵蚀的千疮百孔,乡村已经不等同于传统文化的堡垒,不是我们一味的怀旧,就能寻到灵魂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