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孤独】当孤独成为一门生意

在这样一个生产孤独、解决孤独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时代,聪明的创业者绞尽脑汁帮助都市人脱离孤独的苦海,然而真的做到了吗?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聪明的创业者们,源源不断提供着孤独的解决方案,然而孤独怎么也干不掉。 (农健/图)

专题按:他们开发各类社交产品,重建青年群居社区,研发暖心“大白”,甚至瞅准“一个人生活”商机……在这样一个生产孤独、解决孤独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时代,聪明的创业者绞尽脑汁帮助都市人脱离孤独的苦海,然而真的做到了吗?本期专题将聚焦孤独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商业力量。

在一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与陌生人建立联系,不再是一场如小王子般的星际旅行。满屏社交软件告诉你:你不是孤独一人,你被整个世界的温柔环绕。

你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怦然心动,背后都是系统和算法的上帝之手。它是良药,也是毒药。

就像《头脑特工队》里那个怎么也干不掉的悲伤的蓝色精灵,“世界上的东西阴阳总是调和,有两个极端,你不可能把孤独干掉”。

他嗅了嗅对方手腕上的气味,试着拥抱,接着又被带到一张沙发床上,躺下。他不知手该放哪儿,整整一个小时,他像尸体一样僵硬。姑娘枕着他的手臂,环抱着他,他却把另一只手插进了牛仔裤兜里。

这是郑凯(化名)第一次体验蒙上眼罩,被带进一间小黑屋,带到一个陌生姑娘面前,而且还和她一起午睡。

这是一个名为“治愈系SleepTogether”的活动,由心理咨询师包大英于2015年12月19日,在一款叫做“Someet”的社交产品上发起的。

实际上,这是一场彬彬有礼的社会学实验,包大英称之为“探索陌生人的边界”。参与者三男三女,随机配对,与陌生异性相拥午睡,你只能用鼻子和四肢感受对方。结果只有一个人睡着了。但睡着不是目的。

“情绪没地方发泄的时候,很想,却没有理由,向任何人要一个拥抱。”26岁的郑凯刚来北京不久,话少,哥们儿少,乏味的他做着乏味的出版社工作。对于他来说,点击“报名”按钮的一瞬间,散发着冒险气息——似乎这一个午觉,就能将禁锢周身的孤独感,撕开一道口子。

在这个一切都在高速运转的时代,与陌生人建立联系,不再是一场如小王子般的星际旅行,不再是一封得等上数月的笔友的来信。只需潇洒划开手机,满屏的社交软件会告诉你:你不是孤独一人,你被整个世界温柔环绕。

敏锐发现痛点的聪明创业者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孤独的解决方案,使移动互联网成为现代人的三头六臂,成为救命稻草。任何一个能感知孤独的人,都是潜在用户。孤独正成为一门生意。

然而,创业者们真的找到了治疗孤独的良药?

至少郑凯还没找到。12月19日之后的郑凯,依旧挤着早晚高峰,那次活动里认识的所谓新朋友,也都没再联系,成了他微信好友里新来的“僵尸”。

“孤独感只能缓解一小部分,结束了,又会回来。”郑凯忧伤地觉得,社交就好比烟酒和大麻,“不能过于频繁,但偶尔来那么一下,可以”。

孤独的“七寸”

五花八门的社交产品分布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各个层级。

“我要讲一个有关孤独的故事。”2014年11月,张春在知乎上回答了“什么是孤独?”,在3096个回答中,他得到了24000个赞,排名第一。

这是关于一款名叫“花开”的交友软件死亡之后的故事。

在张春团队设计的“慢交友”里,用户需要两人一起种一株花,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只能面对一片软件生成的土壤,松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回复

2016-02-15

希望我们有权选择孤独,可不能习惯孤独。可以享受孤独,但不许依赖孤独。可以孤独但不要寂寞……

回复

2016-02-13

为什么要逃避孤独,孤独很坏吗?它究竟犯了什么错?

回复

2016-02-12

远离社交网络,它太浮躁,还是去看看书好。

回复

2016-02-09

孤独又不一定是负面的东西

回复

2016-02-08

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简单粗暴”的。他不在乎你的产品存在多少年,是不是第一个,他要的只是效果。不行就意味淘汰,“情结”是不现实的, 何况酒香不怕巷子深。

回复

2016-02-08

有市场就有谋利的空间

爱陶
回复

爱陶

2016-02-08

孤独,身边没有其他人的陪伴是一种外在的寂寞;还有就是身边到处都是人,看似热闹非凡,实际却心不在焉,各有所想,内心空虚,没有一个为之奋斗的追求理想……惶惶度日,这也是一种孤独,这个可能更孤!

回复

2016-02-08

孤独不能去缓解,要去理解她,接受她,只有孤独才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是她会击垮你,也能成就你。

lwtz
回复

lwtz

2016-02-07

怀揣正义得不到理解响应或者沉沦底层得不到援助这两个极端的孤独都会使人们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这是能触动社会良能良知的孤独,是能促使社会不至于向下坠落的警示标。中间状态的孤独则充满了矫揉造作等等忸怩姿态,实在令人厌烦

回复

2016-02-07

在孤独感爆棚的时代还不如放下网络出门走走,活动过后是更大的需求或者空虚,何不做自己的太阳😊 多看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