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妇死亡率全球第57

近日,一名产妇在北医三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消息引发热议。

资料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医三院官网截图/图)

近日,一名产妇在北医三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消息引发热议。医闹、天价索赔...各种传闻纷扰而至,以“北医三院产妇事件”为名的微博话题已有近8200万的阅读量及4万多条讨论。

然而,产妇生产而死,并不鲜见。即便是医疗技术先进的美国,令人意外的是其产妇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产妇死亡的原因是啥?中美两国关于产妇死亡的认定和赔偿有何差异?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是不是只有中国产妇死亡率高。

连续十年上升的美国产妇死亡率

这两日,作为健康记者的我,朋友圈都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产妇死亡的事件刷屏了。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下称中科院理化所)的研究员杨女士,去年12月28日起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今年1月11日抢救无效,突然离世。其所在单位给北医三院发了一封公函,致使事态升级。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发出回应称:“患者猝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主动脉夹层初期症状不典型,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压塞,抢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极高。”此事在网络上一度演绎为“中科院大战北医三院”。

像上一次羊水栓塞事件一样。各方的纷争和言论让事件变得更不明朗。我为事故中的种种,特别是产妇及家人感到由衷的惋惜和遗憾,并为他们默哀,但在未进入法律程序和鉴定结果出来之前,没有任何评论。因此文中的观点,仅基于现有公开资料。

产妇生产而死,并不鲜见。忽然想起,自己2014年9月去美国参观华盛顿中心医院妇产科的情形来。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我在向美国医生请教,为什么他们的产妇死亡率那么高?

在华盛顿医学中心的产科,医生们每三个小时会看一次所有住院病人的情况。科室有32张床位,40个医生(医生和病人比例多么协调)。母乳喂养的比例是45%。尽管这里的医疗水平和医生的护理情况可堪优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的产妇死亡率在逐年上升。

201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3年以来,死于分娩过程中的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6)


刹那.F.清英
回复

刹那.F.清英

2016-04-16

建议中国中央政府尽快学习美国医疗制度!

-_-饥饿的饭团
回复

-_-饥饿的饭团

2016-04-15

医院也很无奈的

回复

2016-01-25

我爸就是医疗事故过失去世的,跟医院打了五年官司,一分没赔,一个道歉没有。我方换了三个律师,最后都跟对方律师站一个阵营去了。呵呵,国情如此。

回复

2016-01-24

不明白干啥都这么激动,你们有冷静地看完这篇文章么?看完了还记得文章在说什么么?作者基本上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通过北三医院事件为引子,在围绕着孕妇死亡率陈述美国医院产科的情况,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和赔付标准,以及赔付金额的来源。真不明白你们在喷什么?有那时间多思考思考。

回复

2016-01-24

看了最新几条评论,你们喷之前真的看懂这篇文章的主题了?

回复

2016-01-24

看了最新几条评论,你们喷之前真的看懂这篇文章的主题了?

回复

2016-01-24

不知道中国国情

回复

2016-01-24

笑人,美国好你到美国去。

回复

2016-01-22

本文作者明显不太了解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呢,而且,貌似客观公正,实则以偏概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你考虑过医生的感受吗,你考虑过就事论事吗,你对医疗行业有质的认识和深入调查吗,什么也不知道的人也能拿起笔搅动舆论,这就是贵报的宗旨吗?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01-21

中美医疗服务(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水平差距巨大是事实,但是如果考虑到医疗价格,那就很难有可比性。然而与价格无关的东西的落后和不规范,那就不是价格的问题了,如医疗鉴定的独立性,立法保护(包括对医生和患者双方的保护)、调查取证,提高医疗水平、减少过度医疗等重大议题。更何况中国的医药价格也不低,而医疗服务水平却配不起它的价格!作者的焦点并不在说明差距有多大,而是想表达:我们应该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回复

2016-01-21

可笑!谈服务的时候要国际接轨,谈薪水的时候就说中国特色~医疗服务的核心是治病,不是卖笑,民营医院的服务模式比较接近真正的服务业,有胆你去试试~文章举了几个例子,保险赔得挺多,似乎可以发财,那就借鉴吧,但国内有这险那险扶老人险就是没有医疗事故险,但有些患者稍有不满就跳出来“医生存在明显严重医疗过失”,如此医疗环境我也不禁背后冒冷汗,保险公司估计也要冒冷汗~

回复

2016-01-21

有水系喷南方!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中肯的介绍国外的医疗政策、赔偿。国内医护人员、患者购买保险的意识非常低。

回复

2016-01-21

我曾经也很想打官司,因为我非常清楚医生存在明显的严重医疗过失,但是被我的律师朋友劝阻了,他说在中国根本不存在独立的医疗鉴定机构,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医生本身就是医疗纠纷鉴定委员会里的人,打官司几乎没有一点赢面,最多赔你几个钱再给你套个“医闹”的帽子,如此医疗环境真让我不禁背后冒冷汗

回复

2016-01-21

臭不要脸的"国际接轨""中国特色"。

回复

2016-01-20

有些医院收钱时要和美国对比,服务差就说国情不同。

回复

2016-01-20

还不言自明,还南方周末

回复

2016-01-19

最讨厌这种人,明明在拉偏架,还大言不残的说自己多客观

回复

2016-01-19

责任认定规范化,以及医疗事故保险化可以借鉴

回复

2016-01-19

我想说论赔偿金额的话,1.由谁出,什么情况下具体出多少比例,2.患者普遍的医疗费用是多少,总不至于踏马大家都100块去割一刀,出事了捧一把钱回来

回复

2016-01-19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鼓动医患对立,其实不要总跟美国比较,国情很不同,管床数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