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在发起机票大战,却谁也没考虑消费者去哪儿、携程的“无风险套利”游戏
消费者在网上下单付款之后,按理说应该立即出票,但有些在线旅游网站的机票代理却一直等到航空公司在飞机正式起飞之前放出超低票价,以赚取差价。他们不给消费者提供电子票号或者给的是假票号。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郭悦 朱丽惠
消费者在网上下单付款之后,按理说应该立即出票,但有些在线旅游网站的机票代理却一直等到航空公司在飞机正式起飞之前放出超低票价,以赚取差价。他们不给消费者提供电子票号或者给的是假票号。
前有航空公司集体发难,后是消费者声讨维权,去哪儿和携程在2016年年初一头栽进了机票危机中。
作为中国市场上排名第一、第二的在线旅行网站(OTA),携程和去哪儿将各自平台开放给机票代理商,获得了在线机票预订市场约3/4的份额。
但为它们带来市场份额和利润的代理商们,也给它们带来了大麻烦,捆绑搭售保险、多收退改费用、加价售票,甚至发生旅客临到机场发现无法登机的“假机票”等离奇状况,引发消费者各种不满。
中国航空公司们以“收到大量旅客投诉”为由,关闭去哪儿旗舰店。暂停合作的同时,航空公司试图扩大自己的直销市场份额,2015年陆续将机票代理费从3%降至0,砍代理、拓直销,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少数机票代理商们“火中取栗”,利用各种时间差、政策差谋利。
民航专家綦琦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航空公司和OTA的合作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这是一个多方共输的局面。
“假机票”怎么来的?
2016年1月10日-12日,自媒体人李淼连续在微信公众号发文,以自己代朋友W在携程订票、遭遇无法登机“假机票”的经历,质疑携程,获得不少人响应,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吐槽,揶揄,“贵就算了,还要小心能不能登机”。
1月11日中午,携程回应称,这几次事件主要是由于供应商违规操作或供应商员工操作失误造成,已经解除了与该代理商的合作,并对代理商做出处罚。
在航空公司有着11年机票销售经历的姜鹏,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消费者在网上下单付款之后,按理说应该立即出票,但有些机票代理还在等,等到航空公司在飞机正式起飞之前放出超低票价。他们不给消费者提供电子票号或者给的是假票号,一是先稳住消费者的订单,二是不想让消费者知道他们赚取的票面差价。当然,票号并不影响消费者拿着身份证件登机,如果不是旅客需要报销凭证,很多时候这类差价都不被察觉。极端情况下,可能员工工作失误,忘记出票,最后消费者拿着身份证件也不能登机,便有了“假机票”。
这在票务代理行业绝不是孤例。2015年7月,《重庆晚报》报道了一名消费者在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