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种”的历史玄机火箭军,为“二炮”正名
60年前,钱学森在黑板上写下“火箭军”三个字,“我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的军种,名字可以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专题按:“解放军进入改革季”。 2016年,是“六十多年来最大规模、史上最牛的一次”军改的关键年,扬弃解放军根深蒂固的“大陆军主义”,成立陆军领导机构、升格原来的二炮为火箭军、成立战略支援部队、7大军区改为几大战区等举措,可以管窥本轮军改的大体轮廓。军改,或将触及多部门利益,军队改革必然涉及军队编制调整、结构重组和人员裁减,必然涉及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辟《军改解码》栏目,详细解读军改。
60年前,钱学森在黑板上写下“火箭军”三个字,“我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的军种,名字可以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
“更名火箭军,不是一个改名那么简单的,它的诞生将为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
“火箭军是一支首战可用、全程可用、终结战争可用的‘全能隐身’作战力量。”
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八一军旗亲手授予火箭军司令员魏凤和以及政委王家胜。
“考虑到第二炮兵实际上担负一个军种的职能任务,这轮改革将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说。
迟来的正名,亦是长久隐秘之后的亮剑。
“第四军种”
解放军的序列中,第二炮兵的地位一直很特别。
“有人误解我们是兵种,‘第二炮兵’可不带个‘兵’字嘛,怎么不叫‘第二炮军’。”自1967年冬天到某导弹部队参军后,张剑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支队伍,直至从这支部队的领导任上退休。
组建之初,冷战正酣。为打破“核恐吓”,中国决定研发核武器,并开始战略导弹的研究和相关部队的组建:1959年,第一支地对地导弹部队秘密组建完成。直到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不过,出于保密的需要,这支部队没有沿袭“战略导弹部队”的国际通用称谓,而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
生于忧患,这与苏联的导弹部队如出一辙。1961年的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上,赫鲁晓夫要求,列装部队一律禁用“核”称谓,而是笼统称之为“特殊任务部队”,所列装的“火箭(导弹)”“发射架&r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