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众生相:不敢贷、不愿贷与猛放贷

2015年,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但在市场上,却不断传来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的消息,大量不良贷款迫使银行趋于保守。而一些资质尚佳的企业却选择自我收缩,使得商业银行无处可投。与此同时,全国信贷规模却在狂飙,政策性银行成为了“稳增长”的主力。

责任编辑:冯禹丁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郭悦

2015年,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但在市场上,却不断传来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的消息,大量不良贷款迫使银行趋于保守。而一些资质尚佳的企业却选择自我收缩,使得商业银行无处可投。与此同时,全国信贷规模却在狂飙,政策性银行成为了“稳增长”的主力。

银行惜贷

“现在形势不好,我反而压力不大。”罗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因为大家都没业务。”

罗桦是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惠州二级分行的贷款经理,对口中小企业。这大半年以来,他的业务几乎停滞,因为其所在行的贷款审批权被上收到了深圳分行。

没了贷款审批权,意味着新增贷款要经过层层审批,流程多、速度慢,并且额度十分有限。罗桦接触到的中小企业很难再从他这里拿到贷款。最近,他听得最多的一句抱怨是“以后再也不贷款了,银行太难伺候”。

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已5次降息、4次降准,但市场上的流动性却并不宽松。在珠三角另一制造业重镇东莞,商业银行同样收缩着自己的钱袋子。

“今年不太敢放贷,转做按揭的多。”一位东莞银行业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地两家行事作风以“激进”著称的大型商业银行,2015年已经大幅度压缩贷款规模。其中一家银行全年的贷款总额只有20个亿,这在过去,只能满足东莞一个大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授信。

在温州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乐清市柳市镇,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经理李哲向南方周末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