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中国行政立法三十年 应松年: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
负责具体工作的应松年教授,亲历了中国行政法学重建与行政立法的全过程。如今研究组虽逐渐淡出,但追溯那段历史,对于在法治道路上行进的中国仍有特殊的意义。
责任编辑:苏永通 实习生 邓容
刚刚过去的2015年,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实施。这部改变民难告官历史的法律的诞生,与30年前设立的“行政立法研究组”密不可分。负责具体工作的应松年教授,亲历了中国行政法学重建与行政立法的全过程。如今研究组虽逐渐淡出,但追溯那段历史,对于在法治道路上行进的中国仍有特殊的意义。
“我知道这不可能被采纳,但理论上明确的事情,说了没用我也要说。我不能说违背良知的话。不然还算什么学者?连个立场都没有!”
1982年冬春之交,46岁的应松年贸然敲开了北京白石桥路44号的大门。
那是一家装修简朴的招待所。彼时,司法部法规司正租用其中的一层,作为国家统编法学教材编辑部的办公地。听说这个陌生人想要参与行政法教材的编写,法规司副司长王珉灿将他上下打量一番:你来吧。
从那一刻起,这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操一口宁波口音的中年男人推开了中国行政法学的大门。三十多年里,他见证了这门学科从寄人篱下到自立门派,再到发展出控权论、平衡论的学界争鸣;亲历了从行政诉讼法到行政强制法的立法、修法过程。
1999年行政复议法通过前,他在一次会议上问道,对部委或省级政府行政行为不服的,为什么不能由国务院复议?有人说,那样的话,总理就可能被推到被告席上。他却说,总理当被告有什么不好?这说明我们国家的法治已经进步到这个程度了。
“我知道这不可能被采纳,但理论上明确的事情,说了没用我也要说。”2015年年末刚刚度过伞寿的应松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不能说违背良知的话。不然还算什么学者?连个立场都没有!”
对于他的立场,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在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如以卵击石的博弈中,“他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
行政法学:寄人篱下,从零开始
推开那扇门前的数月,应松年从伊犁调入西安的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那是他以“右字头”身份从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并分配到新疆种地耕田、代课教书21年后的人生转折。
初到西法大,他本想教授有些功底的法制史。但司法部正要在北京、西南、西北、华东、中南5所政法学院开设行政法课程,西法大没有专业老师,他便顶了上去。
应松年在华政读书时从不知何为行政法。好在西法大的图书馆里藏着不少1949年前的国内外行政法旧作,他从民国学者白鹏飞、范扬,日本学者美浓部达吉,苏联学者司徒节尼金等人的著作入手,糅进一些行政管理学书目,临时抱佛脚般恶补。
为开阔眼界,他从西安出发,过重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