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百万大屠杀

中国前驻卢旺达外交官何泗记还记得次年的春天,新上任的总统在首都附近一座山上,为死难者遗体举行厚葬仪式。

2014年4月7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民众参加卢旺达大屠杀20周年纪念仪式。 (新华社/路透/图)

中国前驻卢旺达外交官何泗记还记得次年的春天,新上任的总统在首都附近一座山上,为死难者遗体举行厚葬仪式。他们把乱葬岗里的六千多具尸体都挖出来,用白色塑料布包好,其中女总理和农业部长等体面人物一人一口棺材,普通老百姓的尸骸,则上百具放在一起,装进硕大的一只木箱子。

“空气里头都是腐烂尸体的臭味”,作为中国大使站在最前排观看的黄舍骄说这句话时,顿了一顿。

“知道”(nz_zhidao)带你回到百万大屠杀的现场。

1994年4月6日,中国外交官何泗记在遥远的非洲国家卢旺达醒来,照例打开收音机,调到卢旺达国家广播电台的频道。这个刚刚打了3年内战的国家几乎没有报纸,每天只能通过广播了解外面的世界。

“总统的座机被打了下来,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一段沉痛的话语从广播中传出。

“完了,内战又要来了。”

此时,在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馆担任一个研究室主任的何泗记突然心头一紧,但此时的他,没有料到,此生将经历一场人类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万万没想到总统座机被打下

何泗记初到卢旺达时,北边传来枪炮声稀松平常——从1990年开始,以卡加梅为首的卢旺达反对派卢旺达爱国阵线(以下简称卢爱阵)就开始往南攻打政府军。最凶猛的时候,卡加梅曾经率部打到离首都基加利仅37公里的地方。

战火整整燃烧了3年后,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双方签署阿鲁沙和平停火协定。而作为一个外交官,何泗记清楚地明白,和平协定下有关军队合并和政府权力分配的争夺正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Iren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