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城管也讲人情

行政管理中会遇到各种“说情”的情况,工作人员应把法律法规作为底线,不得逾越。假如政策允许倾斜一点,有一点自由裁决权,则应把“人情”空间留给弱势群体。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黄滟淇

城市管理内容涉及摊点占道经营、违法建筑、户外广告设置、油烟噪音污染等。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说情”“打招呼”的情况。如何对待这些“人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


回复

2016-01-06

规则的走狗哈哈哈

2015-12-19

作者身为公务人员,对于规则的认识却是如此“飘忽”:“一般违法行为”就加以制止,弱势群体违规占道就给于人情,而不是一视同仁的采取执法措施,究竟执法靠不靠法规?如果靠,为什么对待不同人有不同的“原则”? 也许有人要开始说弱势人群如何可怜可怜等,这点我承认,但问题在于城管作为执法者其执法的准绳与标杆不应该因人而异。今天作者为了弱势群体网开一面,大家纷纷叫好,明天公务人员可能就会“同情”其他不那么弱势的人群了,造成执法不公。 作者同情弱势群体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公务人员人应该按规矩办事,如果按规矩办事的结果是不好的,那应该改变的是规则本身,而不是执行规则的手段;否则我们的社会只会有更多人钻“人情”的空子,法律法规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回复

2015-12-19

作者身为公务人员,对于规则的认识却是如此“飘忽”:“一般违法行为”就加以制止,弱势群体违规占道就给于人情,而不是一视同仁的采取执法措施,究竟执法靠不靠法规?如果靠,为什么对待不同人有不同的“原则”? 也许有人要开始说弱势人群如何可怜可怜等,这点我承认,但问题在于城管作为执法者其执法的准绳与标杆不应该因人而异。今天作者为了弱势群体网开一面,大家纷纷叫好,明天公务人员可能就会“同情”其他不那么弱势的人群了,造成执法不公。 作者同情弱势群体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公务人员人应该按规矩办事,如果按规矩办事的结果是不好的,那应该改变的是规则本身,而不是执行规则的手段;否则我们的社会只会有更多人钻“人情”的空子,法律法规也就成了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