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倒逼,电改三十年坎坷路
电改三十年,中国曾经历过烈火烹油的大干快上,体制羁绊下的举步维艰和令人惋惜的十年静默。如同当年“二滩弃水”成为改革的导火索一样,频繁爆发的雾霾等环境问题,成为倒逼新一轮电改起航的重要推手。
责任编辑:冯禹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郭悦
电改三十年,中国曾经历过烈火烹油的大干快上,体制羁绊下的举步维艰和令人惋惜的十年静默。如同当年“二滩弃水”成为改革的导火索一样,频繁爆发的雾霾等环境问题,成为倒逼新一轮电改起航的重要推手。
“千呼万唤始出来!不过,貌似需要配套文件的配套文件。”
2015年11月30日,备受关注的电改9号文六个配套文件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新业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
今年3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称9号文)。从9号文定稿到配套文件问世,历经了7个多月,足见其中艰难。
针对此轮电改,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要求有关部门研究顶层设计和重点推进方案。此次最核心的六个配套文件,亦是在今年夏天多次放风说要出台,但也顺延了4个月后才公布。
了解中国电力改革历史的人对此并不奇怪,电改一贯路途艰辛。
“两分钱”集资办电
通过集资办电,到2002年厂网分开时,地方所有的发电容量已占据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50%以上。
业内往往将9号文视为2002年电改5号文(《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延续。
5号文,开启了中国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但2002年的改革并不彻底,本来电改方向定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离、竞价上网”。但5号文之后,仅实现了政企分离、厂网分开和不完全的主辅分离,在发电侧引入竞争机制。与真正的市场化距离遥远。
事实上,在距离2002年第一轮真正意义上的电改之前,从1985年5月颁布的《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下称《集资办电规定》)开始,针对电力的改革铺垫就开始了。
在那之前,从1970年到1987年,中国连续18年缺电。当时国务院已经意识到“一家办电,大家用电”的模式不可继续。
“中央一直在想办法如何解决投资问题,就是没钱。1985年,经过各方研讨,出台了‘集资办电’政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经济运行分析师薛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根据当时的政策规定,集资办电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集资扩建、新建电厂,二是卖用电权,将这部分资金作为电力建设资金。1985年,国务院还同意,在华东地区实行每度电征收二分钱作为电力建设基金,用于投资办电。从1988年1月1日开始,“二分钱办电”的范围从华东变成全国。
在“二分钱”的基础上,各省市区又出台了征收二分、三分、四分不等的地方办电基金。
电力建设资金征收直到2000年12月31日截止。历经13年,经中国投资协会地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