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没有特区”

思想政治课、党委团委、军训……这些属于中国教育制度甚至中国社会的特定符号,中外合作大学是照搬全收,还是予以拒绝?

责任编辑:冯翔 实习生 闵珍琪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一节英国文学课。在中外合作大学中,小班化的讨论课是最为常见的课堂形式。 (南方周末记者 陈之琰/图)

思想政治课、党委团委、军训……这些属于中国教育制度甚至中国社会的特定符号,中外合作大学是照搬全收,还是予以拒绝?

打开课件,唐朝乐队摇滚版的《国际歌》响起。坐在课堂里的学生大多都是“95后”,都说:“原来马克思也可以那么high!”

这是一所中外合作大学里全体学生必修的人文课程,英文版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每个学生课前的必读篇目。

特殊的是,这门课程在这所学校还多了一重属性:它相当于本土大学的“思想政治”。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按照中国对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要求开设关于宪法、法律、公民道德、国情等内容的课程”。

因此,在中外合作大学,虽然没有照搬本土大学的思政课,但却都设立了以“中国文化中心”“国情中心”等命名的专门机构,负责相关课程。

“不说谎话”

在中国,让老外明白党委的重要性很容易,但说服他们同意设立思想政治课就要颇费一番工夫。

“在一所中国公立大学和一所美国公立大学合作办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