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维稳、当好“办信员”和“研究员”……信访“瘦身”
办信司是国家信访局业务量最大的内设机构,平均每天要处理2000多封信件,全国两会等特殊时期最高可达4000封,其中2/3的收信人是国家领导人。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不要认为到信访局就是诉苦喊冤的。”国家信访局相关人士说,国家信访局受理的来信来访中中,有15%本来就是建言献策的。
办信司是国家信访局业务量最大的内设机构,平均每天要处理2000多封信件,全国两会等特殊时期最高可达4000封,其中2/3的收信人是国家领导人。
维稳功能淡化
2015年10月14日下午,广东省信访督查专员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委常委兼秘书长林木声出席会议,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广东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
如不留心,难以发现他身份的微妙之处,就是“信访工作联席会议”这个机构。今年6月之前,名字还叫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更名后去掉了“群体性事件”几个字。这不是广东省的创举,而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动,在中央层面,“信访联席工作会议”也作了同样的更名。
这意味着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十多年的“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寿终正寝,“联席会议”从此不再具有协调群体性事件处理的职能,其维稳的功能被淡化。
2003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大的一次信访洪峰出现,非正常进京上访的数量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中央成立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并在全国推广,由政法委书记牵头,群众上访事项较集中的政法委、国土、教育等部门作为联席会议成员。河南一县级市信访局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省领导跟他们说,如果每个县一年发生一起非正常进京上访,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那么北京一天就接待多少起非正常进京上访?
该信访局长说,出于“维护首都稳定”的考虑,各地的联席会议都有很深的“维稳”色彩,而中央在建立“信访突出问题和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