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教育信息“帝国” 教育技术服务平台迷雾重重

IME从何而来?国资背景的大唐电信,为何又要淡出这个“估值可达百亿元”的项目?更为蹊跷的是,就在该项目临近成功时,却被低价转让。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李珍 陈晓艳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推出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从移动端到桌面端,基本覆盖了所有平台系统。 (熊靖/图)

要求全国上亿中小学生信息入库,采集近40项个人信息,这样一个“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未经招投标程序,直接交给一家公司开发。多家信息检测机构对该平台信息安全问题频频预警。

一个覆盖全国所有中小学生及教师基础信息的平台,未经招投标程序,直接交给一家公司开发,其做法值得商榷。

教育部一再重申IME没有信息安全性问题,但仍有家长和安全检测机构对此存疑,甚至有检测显示,该平台的账户、密码、学籍确认表照片等敏感信息极易被不法分子攻击。

IME从何而来?国资背景的大唐电信,为何又要淡出这个“估值可达百亿元”的项目?更为蹊跷的是,就在该项目临近成功时,却被低价转让。

2015年秋季开学不久,广州一学生家长胡志强(化名)在微信家长群里收到班主任的通知,要求全班39名学生家长在当天下载一个名为“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手机App。

胡志强的孩子放学后带回一张“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该表格上有孩子的全国学籍号、就读学校班级、身份证号、户口所在地,以及家长的住址、联系电话等40项详细信息。根据班主任的要求,胡志强需要核查确认表上的相关信息,对有错误的可直接修改。签字确认后,并在“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上注册一个家长账号,将确认表照片上传到该App后台。

教育部确认,这个App是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又称“IME平台”),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建设的即时通讯平台。开发者,是天天艾米(北京)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天艾米”)。

成立于2014年7月14日的天天艾米,控股方是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大唐电信股份有限公司(600198.SH,下称大唐电信)。

九天之后,即2014年7月23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利用IME平台、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籍系统问题的沟通。

目前,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1.9亿学生信息入库。对于大唐电信而言,IME平台作为承担了1.9亿学生学籍数据核查任务的项目,原本前景无限,其估值颇受市场追捧。2015年1月,一则广泛流传的天天艾米招聘启事称,公司有把握在2015年达到估值100亿元的目标。

但令人不解的是,就在IME平台项目取得初步成功之时,2015年中期业绩亏损2.93亿元的大唐电信,却在逐步淡出天天艾米,其累计持股比例将下降至11.21%,不仅财务不再并表,而且对后者影响几乎无足轻重。天天艾米,已然“去国有化”。

那么,几家新近成立的私人企业,为何又要投注巨资,从大唐电信手中“接盘”天天艾米?

靠行政力量推行

IME平台和中小学生学籍核查,原本是分开的两个项目。

华创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马军在他的研究报告里提到,早在2013年1月,IME平台项目就在大唐电信内部进行了立项。

6个月后,即2013年7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下发《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IME平台作为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一部分,首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方案对这个平台的构想是,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一个快速的全国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但方案中并未提及通过IME平台进行学籍管理或核查。

而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从2014年1月起已实现全国联网并试运行,此前由各省分别建设。2015年2月,教育部表示,已通过此系统为全国中小学生发放正式学籍号。

2015年3月,教育部发文称,要加快问题学籍处理和建立数据质量核查机制。

该文件显示,这是自2013年5月全国学籍系统开始数据信息采集后的首次核查工作,需要全国家长配合,具体方式是学校通过原有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生成学籍信息确认表发给家长,并指导家长拍照上传签字的确认表至IME平台,作为电子档案存档。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家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