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码】文学病的苦口良药
那种感时忧国的精神是不合时宜,还是被商业洪流卷去?
责任编辑: 蔡军剑 实习生 汤欣
那种感时忧国的精神是不合时宜,还是被商业洪流卷去?
周末逛书店,赫然见到琳琅满目的文学奖榜单,恍觉文学大观园里总少不了刘姥姥。我在读书时代曾如醉如痴地读过一些文学作品,出道之后也采访过一些作家,如金庸和莫言。如今回想,不免感慨“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是江湖常态。莫非,文学病了?2015年,因为编夏志清先生的《感时忧国》一书,便对中国小说作了一些反思,方悟夏志清的文学思想虽然极具个人色彩,却是。
夏志清有一篇名文《人的文学》,很见其独立思想:“读历史演义小说,虽然艺术水准不齐,不容易使人联想到旧社会的可怕。那些忠心耿耿的名臣大将,虽然受尽昏君的气,我倒不觉得是皇帝的‘奴隶’。但即在此类小说里面,不少有关女人的情节,读来总教人感到不舒服。《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里,赵范同赵云结拜弟兄,好意要把守寡三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