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的四道必答题
缺乏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带来的另一严重的问题,就是大医院永远是人满为患,基层医院与城市医院没有形成差异化的服务模式。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陈晓艳 李珍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一时间“分级诊疗”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指导意见》附件《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不少于6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那么多患者分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能扛得住吗?有专家主张强推分级诊疗,但也有专家主张应缓行,观点截然对立。但是不管怎样落实这一制度,笔者认为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建立成熟的家庭医生制度,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
家庭医生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家庭医生也被称作全科医生,是指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照顾的医生。
目前国内对家庭医生的定位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虽然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政府一直在大力培训家庭医生,但真正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尚未建立起来。
目前,不仅二级及以上大医院是专科医生的集合体,而且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甚至村卫生室,所推行的医疗服务基本上还是专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并没有对病人进行持续性的、全程式的健康照顾。一次看病一次检查,一次看病一次诊断,患者每次就医基本上都是孤立的、互不连贯的信息点,不仅不同的医疗机构不能针对患者实施全程式的、持续性的健康照顾,既便是选择同一家医疗机构,都没有对患者提供家庭医生式的医疗及健康照顾。所以,目前从村卫生室到城市的三甲医院,医疗服务模式仍然是专科医疗服务模式。
而家庭医生却不是这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