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的中国】高铁十年,中国路径

中国高铁的竞争力,在于拥有全球最多的线路,从东北严寒,到海南酷暑,基本上囊括了全球最丰富环境的运营样本和数据,“能够在最低的成本里造出市场最需要的车来,这是最大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冯禹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5年9月24日,成都,英国财长奥斯本参观成都东站,坐在高铁驾驶室内留影。 (CFP/图)

短短十年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并且正在依靠市场优势而努力成长为全球重要的轨道交通供应商,其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包括大多数业内人士和专家的想象。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传统路线设计,在十年连贯的产业政策下将举国体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以及充分运用国内大市场进行外交、政治、经济上的国际博弈,形成了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独特路径。

“这个和尚在我的办公室待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每当我有压力时,他会说‘智者不难’;每当我心烦时,他会说‘简则不烦’;每当我想生气时,他会说‘肚大不气’。我要回家了,以后再也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没有气愤了,和尚再见!”

2012年底,前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退休,离开了自己任职五年的岗位,他看了一眼办公桌对面大理石台座上白的烧瓷纯白雕塑,像一个打坐念经的和尚,抬手给它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写了上面那段话。

赵小刚从株洲电力机车厂的车间主任做起,到南车董事长,近三十年来,见证了中国高速铁路从探索、引进吸收、又到全面创新的全过程,切身经历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关键时点。

2004年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计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里程达到10万公里;2008年进行调整,改为到2020年实现12万公里。然而到2014年,建成里程已达到11.2万公里。据铁路部门估计,12万公里的目标会在2015年实现,提前五年完成发展目标。

这一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6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的60%。

“中国高铁发展确实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包括大多数业内人士和专家。”王宁(化名)说,他是一位热衷于中国高铁和世界铁路史研究的铁路系统从业者。

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美国,外界预测高铁项目的中美合作将是其间的重要议程之一。

目前,包括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等六家企业在内的中方联合体已于9月13日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就组建合资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合作修建联接美国内华达州南部与加州南部的370公里里程,总投资额128亿美元的一条高铁线路,这是中美两国首个系统性合作的高铁项目。

高铁是高端制造业的典型代表。短短十年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并且正在依靠市场优势而努力成长为全球重要的轨道交通供应商。

2015年9月16日,长春市中国北车集团列车组装生产线上,车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 (CFP/图)

路线之变

随着新部长的到任,战略规划全面改变,转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所有此前安排的自主研发项目立即下马,“中华之星”等被放进了博物馆。

中国高铁发展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根据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列车运行时速在既有线上达到200公里,新线上达到250公里的铁路。从技术上讲,高铁是指路,动车是指车。在中国,时速300公里以上的线路,命名为“G”字头列车;时速200-250公里的线路命名为“D”字头列车。

1992年,铁道部对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