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阶段75岁免死第一案
“过去很多人认为死刑复核属于行政审核,但通过这个案例,最高法院确认了死刑复核的审判性质。”
责任编辑:苏永通 实习生 梁嘉莹 郑丽娇
“过去很多人认为死刑复核属于行政审核,但通过这个案例,最高法院确认了死刑复核的审判性质。”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年过七旬的毒贩王伦业不予核准死刑,并直接改判为无期徒刑。
2013年5月,因走私、贩卖毒品罪,王伦业被广西防城港中院判处死刑;2014年6月,广西高院维持原判。
王伦业的辩护律师谢通祥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最高法院改判的主要法律依据是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第三条,也就是修订后的刑法第49条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就我所知,这是最高法院第一次依据刑法第49条,对年满75周岁的人不予核准死刑。”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常务副院长、曾在最高法院挂职刑三庭副庭长的卢建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在中国人权和民主的发展上 南方周末功不可没! 也正是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南方周末不断地如实地报道,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在对比中,发现了中国自己法制与官员执法的严重问题!才引起民众的舆论和呼声,才引起中央和法律界的重视,才有了今天法治的改革和进步! 从2003年3月17日“孙志刚事件”的反复报道,在南方周末等媒体和学界关注下,在广大人民的呼吁下,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从“收容”变“救助”。但湖北青年孙志刚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旧制度开始松动,但是暴露出城乡二元结构对立、旧的执法观念的落后,执法人员不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违宪抓人,违宪执法、暴力执法等机制问题。 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的人权和生命权,中国的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的改革,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