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方槐:阅兵又防空,咋个安排嘛
“受阅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的高度,一是安全,二是中央领导同志便于观看。”
责任编辑:姚忆江 苏永通 李梁 曹海东 冯翔 吕宗恕 聂寒非 李楠 冯飞 向阳 袁蕾 李晓婷 刘小磊
建国以来,中国有过15次阅兵;在1949年之前,中国共产党也曾举行过5次阅兵。
一次次阅兵,见证着中国在历史洪流中的步伐,一代代阅兵亲历者,为你追忆。
“受阅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的高度,一是安全,二是中央领导同志便于观看。”
1949年10月1日清晨,北京天高云淡。入职《人民日报》不到半年的23岁女记者陈柏生身穿一件崭新的银灰色列宁服,她特意把白色衣领翻出在制服外面,背了一个绿色帆布包早早地赶到了南苑机场,等待着一个“伟大场面”的到来。
彼时,南苑飞行队的队员们早已等候在机场,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将和陈柏生一起见证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激动人心的伟大场面,正是开国大典。
队长邢海帆既兴奋又紧张,“一面严密警戒着有人可能来捣乱,同时又热盼着毛主席、总司令来检阅我们”。
五个月前,国民党出动6架B-24轰炸机刚刚轰炸过他们脚下的南苑机场。那次空袭过后,北平(1949年9月27日更名为北京)防空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又召开在即,为了防止再次遭袭,军委航空局将各航校飞行人员和可参战的飞机全部调集到了南苑机场,并于8月15日成立了一支具有作战能力的飞行中队。
这一天是开国大典的日子,飞行中队将飞过天安门,与地面上的陆军、海军一起接受检阅。
首次参阅:飞机仅17架
是否让肩负着防空任务的飞行中队参加受阅,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考虑了很久。
在当初的阅兵计划中,并没有空军参阅,只打算派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