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此生无憾的荣耀”
70年后经过天安门城楼前的131位老兵,是从无数战友之冰冷血肉之躯凝成的战壕中爬起来、存活下来的少数。
责任编辑:姚忆江 苏永通 李梁 曹海东 冯翔 吕宗恕 聂寒非 李楠 冯飞 向阳 袁蕾 李晓婷 刘小磊
这些战争,甚至将丝毫没有关联的老兵和国家命运牵连在了一起。
“我还活着,这次去参加阅兵,我代表的就是他们。”受阅老兵余新元说,自己代表的是死去的502位战友。”
70年后经过天安门城楼前的131位老兵,是从无数战友之冰冷血肉之躯凝成的战壕中爬起来、存活下来的少数。
2015年9月3日上午,当刘新增坐在阅兵老兵车上,朝阅兵主席台正中间缓缓驶去,他又低下头看了一眼灰色的八路军服,很好,很合身。
过去的两个星期里,刘新增一直在想,经过天安门主席台的刹那,会是什么感觉。现在他终于知道,那感觉仿佛与1957年那个夏天的一个感觉相似,戴着四星大尉军衔、出现在村口的他,看到大伯母高兴地冲着自己喊,“回来啦”!
95岁新四军老兵钟飞则想起当年和自己一起离开村子打游击的同乡,在1943年的刘老庄,为掩护大部队主力撤离,同乡和和其余81名战友悉数阵亡。“打了这么多仗,太多战友倒下了,他们要是看到这一天,该多高兴。”
92岁的符隆前,依然觉得眼前的一切有些恍惚。他从没想过自己会在有生之年走下苗寨,来到北京。
过去的70年里,符隆前去过的最远地方,也就是十里路以外的山脚。而在过去的两周,他一口气实现了人生中的好几个第一次——第一次乘高铁,第一次到首都,第一次参加阅兵,第一次获得政府颁发的纪念奖章。
2015年9月3日,他们三个一个穿着浅绿色的国军服,一个坐在第十一车,一个坐在第六车,就像过去的八九十年里一样,彼此并无机会相识,因胜利日大阅兵,突然有了交集。
实际上,2个老兵方队的三百多位老人大都如此。他们大都是当年所属抗日部队的唯一代表,作为健在者感受国家最高规格的荣光。
这次大阅兵,让平均年届90岁的131位抗战老兵、131名平均88岁的支前模范和65名平均78岁的抗战英烈子女,在距离天安门不到两公里的酒店相遇了。他们各自埋藏心底的过往,也随之被唤醒。
“做梦也没有想到啊”
“抗战老兵住苗寨,猛然天降大喜讯。九旬老人福星照,参加阅兵去京城……”
2015年8月21日,老兵报到的最后期限。
85岁的刘新增刚到酒店,就迫不及待地把受阅时穿的军装拿出来试。衣服左袖子上绣着“八路”的徽章,完全仿照70年前八路军的灰色粗布棉衣,“袖子有些长了。”刘新增摸着绵软的衣服,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就过来拿走修改。
他打开保温瓶盖,准备吃药,腾腾的热气一下子蹿出,和他的老花镜片撞个正着。
几个月前,刘新增是躺在病床上接到邀请的,一高兴,他琢磨着,不能让生病误了事儿,索性在医院整整住了四个月。临出发前,他的白细胞数依旧很高,但他跟医生逗趣说:“保证完成任务。”
他带了20天的药量,现在那些药被他按照早中晚的顺序从右至左依次码好,放在酒店房间书桌的抽屉里。
“八路军、新四军和国军应该有各自的衣服吧。”他寻思着,忽然对早上送来的活动人员名单来了兴趣。左手扶着老花镜,他仔细一数,131名抗战老兵,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的老战士和参加过山西、湖南、云南等正面战场作战及中国远征军的国民党老兵中遴选出来。
他又盯着纸面上的人名来回搜寻几遍,这才找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卢辉——那是60年前南京高级步兵学校的同班同学。
能在这辈子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的阅兵中,碰到“在学校里关系好,毕业后保持联系时间最长”的老同学,是多么难得。
而同一时间,包括符隆前在内的11名国军老兵正踏上由长沙南驶往北京西的高铁。9时,火车准时出发了。
8月21日下午三点左右,十几台轮椅停在站台上,11个老兵一下火车,就被搀扶到轮椅上坐下,一路脚不着地送上去酒店的中巴。车子一路径直向东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